第16章

“娘娘,七王爷今日入宫了,在外面等著呢,娘娘,您看……”

刘贵妃的贴身女官隔著重重纱帐在外禀告道。

现在是刘贵妃诵经的时辰,一般是从不允许有人打扰的,这是在她身边伺候的人都知道的规矩,可是今日七王爷进宫的时候在皇子院那里耽搁了一些时候,这才误了平日间来的时间,女官自然是收了明世云的好处,这才冒著被刘贵妃怪罪的风险来为这位素来在宫中不得宠的七王爷禀报。

尽管女官说的已经十分小心了,但仍是打扰了刘贵妃平日间的诵经,面向佛像的刘贵妃语气不悦地说道:“让七王爷回去吧,就说今日正是诵经的时候,下次再来吧。”

“是。”女官看到刘贵妃并没有大发脾气,便赶忙就要去回话,却又被纱帐後刘贵妃叫住。

“等一下,让七王爷进来吧,正好也有事找他。”刘贵妃又突然改变了主意,缓缓起身,对著身後的女官吩咐道。

女官见状连忙将纱帐掀开,扶著刘贵妃到了专门用於见客的正厅,便赶紧退下去请七王爷。

刘贵妃虽然早已身为人母,但是在皇宫之中养尊处优,容貌上并不显老态,加上这些年来吃斋念佛的缘故,更是让她在尊贵之余平添了几分淡漠,手腕上那时时佩戴的佛珠早已在天长日久之下显得光滑圆润。刘贵妃原本也是不信佛的人,但是自从她最喜爱的八皇子那年在猎场之上受伤後,就一反常态地开始心了佛教,几年下来,平日间更是连话都少说。

女官在出去不久後返回,同时说道:“娘娘,七王爷来了。”

刘贵妃原本低垂的目光望向了那个正在进入正厅中修长的身影,厅外的阳光映射到了那人的身上,在这个时刻散发著灰暗和微尘的正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岁月没有在刘贵妃的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但是看著那个行来的年轻人,她却从心底感觉到自己的心境已经苍老许多,原来在不知不觉间自己身边的孩子们都已经这麽大了……

“儿臣给母妃请安了。”明世云进入正厅後就给刘贵妃行了大礼。

刘贵妃右手虚抬,手腕间的佛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柔和的光芒,和声说道:“行了,你难得进宫一趟,不必如此多礼,坐下吧。”

明世云闻言後规规矩矩地坐在了刘贵妃的下首,静静地等待著刘贵妃像以往一般的训话,可是这回刘贵妃却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始淡淡的说些母慈子孝的场面话,只是沈吟了片刻,一边褪下手腕上的佛珠轻轻地摸著,一边状似不经意地说道:“我的这些个孩子中现在看来还就是世云你懂事些,出宫後还能时不时地想著回来看看,哪像他们一出宫就犹如放出了笼的鸟儿,十天半个月也不进宫一次。”

“母妃多虑了,出宫後自然事情就多了起来,尤其还是当著差事的,不像我,只要顾著王府的事情就好。”听到刘贵妃这样说,明世云大概已经清楚她接下来的意图,便也就顺著她的话题说下去。

“行了,别给他们那几个说好话了,”刘贵妃无奈地摆摆手,“他们哪会有什麽事忙,整日间不惹祸就是好的了,就像老八,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进宫了,这几年来也就你和他走得近些,你知道他近来在干些什麽吗?”

明世云听後神色一愣,但马上回道:“八弟那里现在一切安好,儿臣一直记著母妃的吩咐,在宫外时时看著八弟呢,请母妃放心。”

“我能放心吗?那个孩子,唉……,”刘贵妃说到这个她以往最疼爱的儿子时,此刻也只能无奈地叹息,“你看看他现在这副样子,哪还有以前意气风发的模样?你也不必为著他瞒我,他在外面的事情我还是有所耳闻的,就像那次在二皇子的府上若不是你及时打了圆场,还不知要惹出多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