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萧楚北也不好和华珺瑶打招呼,最主要不想给她惹麻烦。
当看见华珺瑶,又不能说话,这心里就跟猫抓似的,后来想起了六耳,有一就有二,六耳就成了两人的信使。
萧楚北在信中首先谢谢华珺瑶提供的他们训练的各类物资。当然还调侃华珺瑶混在孩子们中间捡麦穗,当然更多的是介绍自己的训练。
华珺瑶回信则简短很,主要是没啥可写的,每天围着灶台,围着家务事转。真是难为她了。
最后干脆把自己给家里人所讲的寓意深长笑话写给他。咦!没想到呆头呆脑的他悟性挺高的。
麦子由于有生力军的加入,收起来自然快,收完麦子,听从公社的调配,萧楚北他们就要去帮助其他村子抢收。
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过去以后,秋粮都种上了。人们才能腾出时间开始碾打麦子。
“碾打五字场,摊碾翻抖扬”。大清早人们还正酣睡着,上工的钟声就响起来了。“摊场咧,摊场咧”。生产队长从东头喊到西头。全队的劳力们陆续来到麦上开始摊场。原先堆起来的麦积子这时候又要一捆一捆的拆卸下来摊在场上。摊场也讲究技术,不能乱摊。把麦穗先朝一个方向成一排摆开,第二排的麦穗也着这个方向紧挨着第一排的麦穗躺下,依此一排一排的摊开。
一个早晨下来,十几亩大的麦场就摊好了,阳光下面灿灿的麦浪象金色波涛一样让人浮想联翩。
碾场最有趣味,这年月还没有出现电磙子,都是用牲口或者力气大的人力拉着石磙碾压。
石磙一般都是大青石做成的,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石磙是我们劳动人民祖先发明的一种脱粒农具,90年代以前,农场乡下打谷场上经常见到的一种石器农具,圆柱形,两端有洞,使用时用特制的木架子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