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说起大哥,孔琪趴地上哼哼唧唧:“公子,今早我大哥从浙江回来了,恰巧能赶上清明节祭祀。”

蒋启鸿“嗯”了一声。

“不过……”孔琪欲言又止。

蒋启鸿端起茶杯吹皱茶水,可有可无地问:“不过什么?”

孔琪左右瞟瞟,爬到蒋初脚边,悄声说:“公子,我大哥跟巡盐使骆大人是不是死对头?这可如何是好,骆封他爹可是南直隶巡抚啊!正经的封疆大吏!”

蒋启鸿一顿,放下茶杯,“此话怎讲?”

“今早我去大运河边接我大哥,谁成想那位骆大人居然一早就等着了。”

“是吗?”蒋初笑了。

“骆大人对我还挺客气,请我喝茶吃果子。船队到时,骆大人一开始神色不错,没想到跟我大哥说了几句话,就见这骆大人掉头就走,没几步,转过身,飞起一脚狠狠踹在我大哥膝盖上,一甩袍子走了。您是没看见啊,那脸白得……”

蒋初托着额头无声地微笑,“然后呢?”

“然后?唉……我催我大哥赶紧去赔礼道歉,咱得罪不起啊!结果您猜怎么着?他竟然问我:‘我要怎么做才能克同僚?’您听听……您听听,这叫什么话?人家高门大户,再瞧我们家,祖谱往前翻十页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我大哥虽说当着四品官,可那是个武官啊,跟同品级文官往一块儿一戳,活生生就得矮半截,这要是闷棍冷箭嗖嗖砸过来,我们家还不得砸锅卖铁啊!”

蒋初端起茶杯,品一口,半天才说:“不会的……”

孔琪疑疑惑惑,半天松了口气,“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您说没事铁定没事。”

蒋初拍拍他的脸,“……贵府已经砸锅卖铁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孔琪一头撞在椅子腿上。

蒋启鸿起身出门,“回去吧,明天寒食节。”

孔琪捂着屁股一瘸一拐地走了。

第二天寒食节,整个扬州倾城而出,带着高香扎纸三牲祭品远赴郊外祭拜祖先,大街上纸钱飘飞,墓地里白幡招展。

雨墨窜过来,“公子,祭品准备好了。”

“准备祭品做什么?”

“祭拜龙王爷呀!”

蒋启鸿一愣,笑着摇头,“都到扬州了,还不放过我?”

雨墨捂着嘴闷笑,“老爷千叮咛万嘱咐的!在京城的两年,您可一回都没落下。”

“明天吧,明天清明节。”

雨墨乐不可支,“太好了,明天的扬州城那叫一个热闹。”

明天的扬州城——果然热闹,热闹到什么程度?

——整个惶惶华夏莽莽神州从东海之滨到荒原大漠根本就找不到能与其比肩者!

话说,扬州城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口,南连江南北通京畿,人文荟萃盐商云集,乃天下首富之城,因此,大明世人的终生夙愿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自古为鱼米之乡,城中河道湖泊纵横交错如同蛛网一般。等闲想见着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那您是来错地方了!偶尔老天怜悯,让某个小土包高出地面,扬州老百姓可下逮着机会了,简直感慨万千痛哭流涕啊。于是乎,这山上琳琳种种万庙云集,文庙、武庙、轩辕庙……这是儒教的;普渡寺、香林寺、观音庵……这是佛教的;三清观、八仙殿、万福宫……这是道教的。

列位可能要问,俗话说得好啊,“一山不容二虎”,诸位尊神要是为争地盘横眉冷对大打出手,扬州老百姓就不怕脑袋搬家?

怕?怕就不这么干了!您是没看见啊,还有更雪上加霜的,举凡钟馗、土地、文曲星、龙王爷、灶王爷外加阎王爷……甭管入流不入流,一股脑盖个小庙立个土像全往这山包上堆。您还别不信邪,扒开荒草绕过山壁,您还能看见垒个土龛插柱线香供着狐仙、蛇妖、蜘蛛精呢!这帮妖精都不怕,扬州老百姓还真想不起来要怕!这山上整天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站山脚下抬眼望去,嗬!失火了?

每年清明,但凡在扬州任职的外地官员,不分文武,日出时分,随扬州知府从山脚步行至山巅,进轩辕庙祭拜华夏祖先。一路上,豪绅伴行、百姓跪拜,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世人插柳、游湖、赏花、吃田螺……地上滚着蹴鞠,天上飞着风筝,空气中飘荡着酒香、肉香、苇叶香……当真应了那句千古名言——为报倾城随太守!

这就是扬州清明节祭祖踏青与金陵元宵节赏灯猜谜、苏州重阳节登高眺远、浙江钱塘江观潮演军并称吴越四大盛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