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什么事儿不能明天说。”卫暄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自从被罢职后,为防上头猜疑,他连城郊飞虎营都很少去,顶多在府上演武场耍一耍。习惯日日操练兵马的卫暄冷不丁的闲下来,是哪哪儿都不痛快。

卫儒正在书房看信。

入夏不久,涪州的天便像是被人捅了个窟窿,雨水连绵不绝,其后连降几场暴雨,致使渭水水位上涨。长史张之信察觉情况不对,建议府尹□□向朝廷递折子。

涪州一带多雨,每年雨季都会发生水位上涨之事,□□起初并不在意。岂料雨势浩大,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张之信一再催促,称涪陵堰坚持不住了。

张之信任涪州长史不过半年时间,□□却已在任五年整。张之信不知涪陵堰的事儿,他可是心里门儿清。涪陵堰有多重要他不是不知,这几日更是跑断了腿,眼见情况越来越严重,只得向朝廷上表。

涪陵堰是渭水中段一处十分重要的堰口,户部每年都拨款修缮涪陵堰。李淮登基之初,甚至还专门拨款加固涪陵堰工程。只因渭南一带土地肥沃,朝廷每年征收的税粮,十之三四皆出自渭南,涪陵堰的重要不言而喻。

李淮虽有忧虑,但即便今年雨水大,才加固五年的工程,加之每年保养,倒还不至于经受不住。朝中大臣也是这么认为的。涪陵堰那么大的工程,五年前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岂能这么轻易就被冲垮了。

然而决堤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儿。

涪州百姓还在犯愁今年的庄稼怎么种,远远瞧着浩渺的白雾腾空而来,伴着巨大的震颤,不等人看清,白雾便如饕餮一般将他们吞入腹中。

涪陵堰决堤,大水冲垮了河道,淹没了田地,涪陵堰两岸数十万百姓家园尽毁,被洪水冲走的百姓数以万计。

卫儒案前的信是夜里才送到的,相信明日李淮就能收到涪州递来的折子了。

书房门被拍的砰砰作响,卫儒猛地回神过来,喝问:“谁在外头!”

“是阿昭啊爹,你怎么了,我们敲了半天门了,你怎也不说句话。”

卫儒收起信,搓了搓脸,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来,道:“进来吧!”

兄妹几个鱼贯而入,卫儒眉心跳了两跳:“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