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书生似是想起什么,忙追了两步拦下车。
卫昭探出头来:“还有事儿?”
青衣书生道:“致远是在周家小姐出事第二天走的。不瞒卫大人,我与致远董昱一起在护国寺摆摊许久,关系说不上多亲厚,但也算互相了解。我同致远合租一间院子,他若走于情于理都会同我打个招呼的。但我观他走的匆忙,说是回乡祭祖恐怕也是托词。”
卫昭‘哦’了一声:“你为何会这样觉得?”
青衣书生拢着眉头道:“都说君子背后不言人是非,但致远所为的确令人生疑。说起来,致远的学识远在我之上,且为人处世端方清正。这两年不是没有权贵之家相邀,但他始终不为所动。我理解致远,像我们这种没有根基之人,科举之路艰难,但若从幕僚做起,也需谨慎待之,择良木而栖。”
“但久而久之我便发现致远来京不为科举,也不为投权贵,也不见他交友。他终日就在这里摆书摊,倒是之前同回春堂那个叫文宇的小伙计处的不错。我那时便不由自主的留意过致远,一次两次的我不曾察觉,但我二人摆摊在一处,住也在一处,时间一长难免会发现些端倪。他好像对回春堂特别感兴趣。”
“起初也只是怀疑,后来回春堂被抄,致远又得了镇国侯爷青睐,但他依旧拒绝侯府,继续回这里摆书摊,有意无意的盯着回春堂,我便更加确定了。我不知道为何周家小姐一出事他就匆匆走了,但周家小姐又事关卫世子,小人恐致远惹上什么麻烦,这才不得已据实相告。”
卫昭脑子里忽然炸开一抹精光,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朝青衣书生点头致意:“多谢了,此事我会多加留意。”
青衣书生眉头舒展,与卫昭回了一礼。
“对了,多次路过此处尚不知公子名讳。”
青衣书生忙道:“小人乔礼,梓州人士。”
卫昭想了想说道:“我家侄儿已请了先生,不好再请人开蒙。若乔公子愿意,本公子新成立的学堂倒还缺位先生。”
乔礼眸子一亮,一揖到底:“在下愿往,多谢卫大人提携之恩。”
第78章
卫昭也不是临时起意,他最近正叫卫放着手办理此事。涪陵堰决堤致流民无数,其中不乏失去父母亲人的幼童。
李淮对流民一事十分看重,朝臣们也就此制定了各项举措,但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卫昭常在外头逛,自然知道城内外还有不少乞儿。卫昭暗中观察几日,挑中了十几人。这些人中大的十三四岁,小的五六岁,都是孤儿。
大一些的交给霍宝儿,叫他们跟着霍宝儿收拾书馆,日后也留两个得用的留在书馆做事。小一些的现今就安排在侯府,由姜氏照看着。他有心培养些人手,自然需要这些人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