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手里掌握的东西不少,审问杜松之后,很多事便都联系在一起。审问赵同不过是最后确定一下银针的去向。
这件事说来很容易。赵同想借小张氏之势为自己博利,正好又有杜松这个现成的帮手。虽然人胆小又蠢笨,但赵同自以为捏住对方软肋,前期的事情竟出乎意料的顺利。
至于谭大夫和同济堂,赵同自以为杜松换掉了陈太医的银针,只待事发就能让陈太医身败名裂,甚至济仁堂都会受到波及。但前提是他们的事不会暴露。所以赵同找上同济堂,只要解决了谭大夫,到时盛京第一医馆势必归属同济堂。同济堂自然乐得舍了谭大夫。
卫昭抿着嘴角,目光渐渐沉了下去。
“陈太医的银针没有被换,长姐出事与秘闻录中的药方无关。”
想到赵二夫人的惨状,卫昭不由得庆幸,幸好不是。
长孙恪道:“但赵家参与了,且他们的目的是叫皇后一尸两命。赵家的事闹的满城风雨,皇上必定知晓消息。案子查到现在,虽没有找到真凶,可结果却是皇上想要的。”
卫昭攥紧拳头,沉声说道:“我不会放弃的。”
第141章
杜松把银针埋在盐水巷的院子里。这院子是他和几个力夫合租的,趁没人在的时候方才动手埋针。原本打算搬去杏花巷时再将银针取走的。
院子里只有一颗杏树,周八稍稍挖了几下就找到了针包。
只是银针埋下已有许多时候,药液已经挥发。但赵同和小张氏手里有药方,赵同也供出了埋药渣的地方。有这两样物证,同样可以定罪。
林家人就在此事热度正高涨时抵达了盛京城。与此同时,林嬷嬷击鼓鸣冤,更将赵家推向了风口浪尖。
此案最初是卫昭接手,后来长孙恪接替明德与卫昭共同调查此案。但两人都没有出现在公堂,而是将证据提交,由大理寺卿沈愿主审。因事涉谋害皇嗣,又有刑部和督察院陪审。
一时间康宁伯府鸡飞狗跳。
事情几乎在卫昭预料之中。小张氏和赵同乃本案主使,康宁伯夫人张氏包庇罪犯,逼死陈姨娘,死罪难逃。康宁伯治家不严,褫夺爵位。赵嫔手段毒辣,谋害皇嗣,赐白绫。但显然李淮并不满足于此。
此案可大可小,不管怎么说,赵嫔都有谋害皇嗣的目的在。虽然李淮知道赵嫔此举并未成功,但并不妨碍他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