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怒极,胸膛剧烈起伏,额头突突直跳。他不由得用力按了按太阳穴,那股钻心的疼却仍是止不住。
他哑着嗓子问:“送密折的人呢?带他来见朕,”
明德麻溜的站起身,躬着身子倒退着出了殿门,连头都不敢抬。他走到殿外吩咐当差的内监将人带来。
小邓子悄悄走到他身后,忧心道:“公公,您没事儿吧。”
明德摇摇头,用袖口轻轻抹了抹额头的汗,低声告诉小邓子:“今夜当值警醒着些,别让那些不长眼的往前凑。”
他抬头看了眼黑漆漆的天,再有半个时辰天就要亮了,不由叹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朝又要掀起腥风血雨了。”
淮中一带位于齐国东北部,有淮水横穿而过,楚时便是三大盐场之首,在盐业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楚末战乱后,苏南盐场被南梁所占。齐国境内只有淮中和西湾两大盐场。
盐,铁,漕运早期都是民间经营,其利巨大。楚国建立初期,因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当时的皇帝发现民间富商经营盐铁,财累万金,富可敌国,却不佐公家之急,百姓重困。便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制度。楚国长达四百年的统治下,这一制度也是废立交替。
楚景帝时期改为官府主导,商人凭票获取经营权,每年需向朝廷缴纳大笔税银。景帝之后,皇权式微,贵族再次崛起,将国内尤为重要的盐铁两项垄断经营。而漕运因其特殊的构成,一直未被任何贵族收拢。
到恒帝时,更是拉拢漕运抗衡贵族盐铁产业,并将官府势力慢慢渗透进入其中,使得盐铁漕运再一次回归官府管辖。只是贵族经营颇深,一时难以拔出。至未帝时期,官员奢靡,吏治浑浊,贵族世家趁机圈地,又将盐铁重新握在手里。
西湾盐场便在宁州范围,由褚老太君娘家韦氏经营。这也是为何改朝换代后,宁州褚氏地位不减的原因。褚氏世代镇守宁州,据敌西胡。每年养兵马的经费都出自西湾盐场。而楚国自恒帝中兴后,历代帝王为使边关稳定,都放任褚氏自主经营。但为表忠心,褚氏依旧每年向国库缴纳盐税,皇帝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武帝即位后,百废待兴。宁州褚氏奉上大笔盐税支持武帝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武帝也因此不好再动褚氏,便将目光放在贵族聚堆的淮中一带。淮中铁板一块,武帝生前虽平衡了贵族势力,却始终未能成功浸入淮中盐业。
西湾盐场所产出的盐除褚家军队所用以及进贡皇室外,其余皆供给相邻州府。而齐国境内大部分州府所用盐则都出自淮中盐场。楚时淮中一带的贵族也是凭票经营盐业,只是经历楚末战乱后,朝廷收回了漕运和冶铁经营,淮中盐业却始终由四贵族把持。武帝不止一次想要恢复盐由官营的制度,只是贵族势大,只能徐徐图之。
倒是因赵家自寻死路,李淮从中钻了个空子。拿了赵家在淮中的盐田,并派了亲信进驻淮州。
淮中四贵族,以谢赵为最。另有杨氏、苗氏两家。赵氏败落后,盐田大部分被三贵族瓜分,其中谢氏所占最多。少部分被赵氏族人献给皇帝保得族中子弟性命。此次之后,谢氏在淮中的地位更是说一不二。
以往的淮中是四家平衡,谢赵两家势大,又因两家皆有女子入宫为妃,又都诞下皇子,一直呈对立之势。杨苗两家则各择一方依附。赵氏倒台,谢氏独大。李淮欲联手杨苗两家打击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