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冠剑行 姬诺 2135 字 5个月前

……

公羊月并不是第一个叫他乔岭的人,第一个,是百济的阿莘王。

那一年,他出外替乔岷办事时,有人往他的门缝里塞了张字条,等他脱困平安后回头,才发现示警之人已代他身故,那人在大火中被烧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身份,唯一留下的东西,是手头紧攥着的半截没烧干净的帕子,帕子上绣着几个字,正是《黄鸟歌》中的一句。

那个人不是为了救乔岷,而是为了救他。

怀疑像一颗石子,砸入水后,久久不能平静。自那之后,他开始着手调查陈年旧事,借着影子之故,动用乔岷的力量,终于将一切查清。

可是啊,这世上的坏人为何不能坏得彻底,坏得蛇鼠一窝呢?

连思数日后,他决意离开这个伤心地,向乔岷告辞,乔岷不允,他一气之下闯关,直接南下百济。

穷困潦倒的他,在居拔城遇上了微服出巡的阿莘王。

没有什么传奇成书的经历,也不像话本里说的君臣相会,齐心协力挞伐天下,那个时候,百济自身尚且飘摇,谁曾想,好太王文治武功样样出彩,其父故国原王死后不过二十载,他便已将当初百济攻打下的城池尽数夺回,且还有反攻之兆。

阿莘王出宫寻找能人异士,偶然找到了他,在知晓他乃七剑卫乔卫长的后人后,更觉得是天助之力,以礼相待。

得到赏识后,乔岭受宠若惊,更加卖力,他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走出过去的阴影。

一个以为是天降救星,一个以为是宿命知己,就在一切顺利通坦之时,太元二十年,好太王突然出兵,攻陷百济城池,举国之力亦不能阻,阿莘王只能赔礼送质,俯首称臣以为奴仆。

乔岭十分懊丧,空有一身武艺,却没有佐政之才,无力回天。

更糟糕的是,乔岷找上门来,要他随自己回去,乔家的儿子绝不能变节,效忠他人。乔岭执拗拒绝,争吵之下,两人大打出手。他不敌兄长,逃亡而出,恰得游历至此的丁百川搭救,躲过追捕。

相处的几日,言谈间他觉察出这丁先生胸有大略,好几次都慧眼点破他心障,想到阿莘王失地之痛,他将烦忧道来,这人便给他定了一计。

代国新王非是池中之物,而燕国老帝却一只脚踏进棺材,两国之间必有一战,高句丽臣服于燕,代国攻伐,必定怕其为燕国援手,必要时予以贵眷庇护,教斩草不能除根,只要游说代王,告诉他百济可以牵制高句丽,事成后,即便高句丽算账,只要代国灭燕,他便不敢造次,而作为回报,代王该是扶持百济,拿下整个辽东。

但他无一官半职,又没有玲珑口才,又如何能见到代王?就在乔岭为难之时,丁百川再为他指出一条路。

那个时候,公羊月于他,不过一个名字,毫无感情,而这个计策,却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他去了晋阳。此后同行的路上,纵使生出情义,也只能无奈一叹,命运使然,相比之下,他是穷途末路,但公羊月好歹还能等一等峰回路转。

不过,欠人情总是要还的,江湖规矩,从来不迟。

画面回到那日草原树下,双鲤双手合十许愿,山中风铎清脆婉转,乔岭抿唇一笑,咽下最后一口气。

如果真的能永不分开,该多好。

白衣人听见脚步声,随即起身招呼:“把尸体放到船上,送他顺流去百济吧,也许那里才是他想要埋骨的地方。”

身后的人没有动,白衣人疑惑转身,发现来者并不是自己的下属。

初桐冷冷道:“拓跋 的人我已经引走,玉雕师我亦找到,现在我可以离开了吗?”白衣人做了个请便的动作,他如鲠在喉,又负气道,“秦国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只是合作,我们不会向任何人低头。”

“如你所愿。”白衣人轻笑一声,摘下别发的簪子,搔了搔。

初桐没想到他忽地这般好说话,清了清嗓子:“那什么,稳妥吗?”他可不想失手,被拓跋 再拿住要害。

“稳妥,”白衣人意味深长道,“永远不要小瞧帝王。”

就在初桐与白衣人达成一致时,丁百川迟迟没有收到乔岭的信号,也就是说,人可能已经没了。

他站在高岗上,俯瞰丸都山城,不由叹息。

这一场乱局,他算中了公羊月,算中了独孤部,可惜仍然被变子杀乱棋盘,可见,这天下愚蠢的人多,聪明人亦不少,还需继续努力。

“过来。”丁百川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