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冠剑行 姬诺 2494 字 5个月前

晁晨为双鲤的话释然,目光颤动:“还是乡巴佬好,乡巴佬只属于自己。”

这会子,公羊月又来插一脚,伸手揽住他的肩头,唇角一勾,半是调侃半是威胁道:“晁晨,你可想清楚,属于谁?”

驰马出平川,不过一日功夫,便至广陵。

城东,亭亭院落若隐若现于平波镜湖之后,那庄子盖得极为精妙,半为花遮,半为树隐,以亭桥为中轴,尽头处的大门广开,极为富丽堂皇,而朱门上那点金漆的牌匾,据说便是孝武帝的亲笔。

双鲤勒马,向着长风喊了一嗓子:“看,那就是玉振山庄 ”

托玉石生意的特色,山庄前的长阶以滑石铺地,日光折转,照出五光十色,极力营造玉质之感。远望去,白墙四方点挂灯笼,但却非是竹篾编织的纸灯笼,而是翠玉坯石磋磨的明灯,黄昏后光晕散开,柔和一团。

双鲤刚想赞一声美景,忽听得玄蝉脆生生发问:“那是甚么,像眼睛一样?”

众人定睛一瞧,这才发现芯内无烛,光点上下跳跃,竟是捉来的萤火虫,被强塞在里头发光。既是活物,再观那惨怪的碧绿色,着实有些 人,非但不叫人舒服,反而心里憋着口气般难受。

晁晨随口接道:“在我家乡,管那叫照夜清。”

公羊月默念一遍,而玄蝉则痴痴追问:“是照清黑夜的意思吗?”

晁晨摇头,只觉得鸡皮疙瘩遍地。他不会望气,更不会卜筮,但总觉得与此气息犯冲,煞怨深重,遂道:“只有烛龙衔照才能照清极夜,萤火之光,只能衬得黑夜更黑。”

这玉振山庄丝毫不高洁,只徒留一丝浓浓的不详。

--------------------

作者有话要说:

东晋篇的剧情看起来和主角没啥关系,互动也略少,其实与反派的行为动机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看到大结局就懂啦,所以为了故事的完整,写的时候没有做删改调整2333

东晋篇 照夜清

第177章

“秘书郎。”

这庄外十里都是依附玉家而生的佃户, 打他们过邻城第二驿时,大公子玉关便已得了消息,沐浴整冠, 一路迎至山门前, 遥遥拱手, 便是好一声长祝。与王谧见礼后,他又认出了敢称建康第一纨绔的王泓, 转头与人作揖。

这一手博得好感, 俩姑娘都为此颔首笑迎,晁晨和崔叹凤也眉目缱绻, 只有公羊月依旧冷眼以顾, 不搭理这人的恭顺,外带个王泓, 并不为其彬彬有礼所惑, 这玉关最是虚伪, 表面功夫做得越足,心里头是越不买账。

但这并不妨碍王泓为他的魄力感叹和佩服。

王国宝倒台后, 世间炎凉如常态, 仿佛奚落挖苦最为真实, 不改往昔才是凤毛麟角, 至少自己做不到,做不到对看不起的人低头。

也许这就是差距。

大丈夫能屈能伸, 时刻寻契机见缝插针, 使出浑身解数巴结谄媚,又在该点到即止的地方不显山露水, 这玉家大公子城府如此之深,想不上位都不行。

反观那位二公子, 便要冲动莽撞一些,一瞧来的是琅琊王氏的官大人,语气便说不上来的阴阳怪调:“王大人也是来以自身之名节担保?”

“此话何意?”

玉闲侧身让出一条路,路直通院内,除去小厮杂役和丫鬟,显然还有几位对玉家而言的“不速之客”。

陈韶先到一步,立在香樟树下,手持书卷,开肩展背,自成一股清傲,但其人年过四旬,并非几人想像中的白面小生,而是个长相清正的男人,蓄着胡须,头发紧束,油亮光鲜至一丝不苟。

像极了学宫里最严厉的先生,爱打人手板的那种。

玄蝉只觉刺耳,这玉振山庄不过是仗着父王曾经的恩宠,竟也敢对朝廷命官如此拿腔作势,登时冲上前去,自曝身份:“怎么,不可以?他不够格,本宫够不够?”

陈韶闻声,先作揖道了一声“鄱阳公主安康”,玉家的人这才恍然公主御驾,又是赔礼,又是狡辩。玉关挤上前,先是嘘寒问暖,而后又张罗吆喝开,敦促下人收拾最好的厢房,这鞍前马后的跑,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尚公主的驸马爷。

玉家主亦亲自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