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不可以耽误秋收,一家子无论在门后有多大的分歧矛盾,在人前还是和和睦睦的。汉子们喊着号子扛着几垛稻,拿去脱粒,女人小孩,甚至老年人,弯腰在地里捡着漏网之鱼。害怕下雨,这些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没有闲暇时刻。
沈黎穿来这个不知名的朝代,也不过三个月。这三个月他战战兢兢,生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异样,然后被这些古代人找跳大神的烧了自己。后来他的身体记忆以及自己周围人的反应都在告诉他,其实他就是沈黎,只不过多了一段说不明白是前生还是来世的记忆罢了。这样倒是叫他松了一口气,毕竟他觉得借尸还魂啥的也太惊悚了。他对现在的爹娘有种天然的亲近,只是一个二十八岁的大龄未婚男青年看到娘亲就想要抱抱真的太让人难为情了,转念一想,人家现在还是个宝宝呢!六岁的沈黎理直气壮了,叫娘亲帮忙穿鞋也丝毫不脸红。
他们一家三口如今住在一间房子里,在沈黎的强烈要求下,他爹娘给沈黎搭了个小床。就是这样不费银钱不过是麻烦自家人的一件小事还是叫大伯娘唠叨一阵,说什么小儿不亲爹娘,这么小还想单独睡一张床,自家两个男娃都没有单独一张床的待遇云云。沈来秋一句:“分家,分家你家房子就多了。”她便不说话了。她们二房两个男孩子,还都比沈黎能吃,分家了他家税多,负担也重呢。沈来秋是他们四个兄弟里面最能吃苦干活的,沈来秋的娘子余氏也是能干活的人。家里里里外外清扫工作都是余氏在做。
不过这么能干的夫妻俩并不受沈高氏的喜欢,因为沈来秋的出生时间不合适。那几年闹了天灾,家里粮食不够吃,沈高氏那时没有奶给沈来秋喝,但是沈来秋生下来就是个能吃的,所以把沈高氏折磨得不轻,据说喂奶把血都喂出来了。再加上沈来秋娶的娘子是沈来秋自己选的,家境不算很好,而且不会绣活,甚至不会织布,在家里苦力活做的多,沈高氏就不太看得起她。
最主要的,如今三个媳妇,那两个一个是她的侄女,一个是她娘家隔壁的女儿,怎么说情份都比三儿媳妇深。即使三儿媳妇在家里最勤劳,她也觉得这是应该的—反正嫁到他们家来就是高攀了,后坡村里出来的姑娘,穷得连嫁妆也无,还不是任她差遣?成天便讥讽她笨手笨脚,时而出言训斥,余慧娘就越发自卑。
反正年仅二十二的余慧娘在沈家过得不好。但是她也没有抱怨什么—沈家婆婆对她不好,可是没少她一碗饭吃。虽然三个媳妇里她吃的最少最差,可也比在娘家啥也吃不着好多了。沈来秋常常对着自家憨媳妇无奈摇头,时常从外面打点鸟雀,或者捡点鸟蛋,在外面烧好了带到家里,偷偷喂给她吃,余慧娘越发感念沈来秋对她的好。他们夫妻恩爱,也是沈黎想睡小床的主要原因。
秋收很快过去,便到了分家的时候。分家需要公平,就得叫族长过来主持。如今的族长是沈大满的堂兄,叫沈丘。
族堂里聚集了沈家的族老们,为着沈大满分家的事情商量着,交谈着。大家都觉得沈来春得分得大头。一来沈来春是大儿,而来长孙也是大房的。古代寻常人家虽然喜欢小儿,但是也知道以后养老,还是主要依靠大儿。更何况他们最喜欢的长孙向来孝顺,他们不为大儿打算,也得为长孙打算。
沈家田产不多,良田更不多。除了大房分得四亩上好的水田,四亩还不错的旱地,其他分到的都只有两亩水田,三亩旱地。没办法,虽然多子多福,可是一分家产,以前看起来还不错的家庭,立马就显得窘迫了。要想扩大自己的田地,可以攒钱向族里申请,去县衙认证,花钱买。但是买到的都是荒地,可能种不出来什么粮食。
女子也分得到田产,尤其是没有出嫁的女子。因此沈香竟然也分到了两亩旱地,一亩水田。她满意了,村里许多姑娘的田地都被兄弟占了,她娘疼她,才给了这么多。
至于房地,村里人数不算特别多,其实还有许多不适合耕种的宅基地。他们这里住着的都是姓沈的人家,往上数一数,都能算出亲戚关系,因此很少为宅基地的事情闹得不愉快。
沈来春不用分了,他们今后一直在老地方住着,不用另外起房子了。
沈冬宝还没有结婚,虽然分家了,房子也不用着急。所以现在主要是沈来夏和沈来秋选宅基地,找人造房子。
沈来秋觉得造房子得找专业人士,他想多造点屋子,可是银钱估计也不凑手,只先在宅基地划出位置,准备造三间睡觉的屋子,一间待客堂屋,一间杂物房,一间厨房。还有沈黎吵着闹着要造的厕所间。
他不是那种溺爱孩子的人,主要沈黎说,在外面上厕所容易掉下去,假如娘亲怀孕了,出门上厕所不安全。沈来秋觉得有道理,而且人粪还能给庄稼施肥,他也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要分这些年公中的银钱了。
族长道:“我们族里主要分田产,房地,你们自己分银钱,不用叫族里知道。”族老们非常重视私产的隐私,而且露富容易招贼,这种事情,只要做父母得不用太偏心,外人都不会看到究竟那户分家能分得多少钱。
沈大满夫妇俩算是吃苦耐劳,起了这么多房子,还攒了那么多银钱分给下辈。三房他们最不喜欢,因此分的银钱也最少,统共就四两银子,外加猪一头,鸡两只。锅碗瓢盆都带了三份走,但是烧饭的家伙什一律没有。他们需要重新置办。好在他们不用着急搬走,只是做饭需要轮着来了。每个月仍要交钱到公中,直到他们彻底分开住,每年交粮食养父母就行了。
沈来秋分得的银钱粮食还有家畜比其他兄弟少得多。老大就不必多说了,家里的银钱估计也得了大半;老二得了一头猪,四只母鸡一只公鸡;老四不分出去,可是爹娘私底下会补贴许多,他也不缺粮食吃,不缺衣服穿。沈来秋心里难过,但是他从小被忽视倒也习惯了。更何况他在外做工也偷偷藏了私房钱,没有全交给他娘。因此今天他是表面难过,私底下还藏着五两银子,跟娘子分享喜悦的沈来秋。
沈黎都惊呆了,说好的古代男人多愚孝呢,怎么看这对夫妻面对藏私房这件事,都是父亲比娘亲坦然得多。
作者有话要说: 又开新文了。
第2章
沈黎家里准备起房子了,眼看着秋天就要过去,冬天就要来临,家里捡的或者买的砖和石头,还有瓦也够多了,地基也能打起来了。他们家盖房子用的主要材料是砖泥,混着糯米,做成的一块块砖,看起来非常坚固。虽然和水泥不一样,却也可以叫人干干净净住进去。
族里的人都来帮忙了,哪怕最小的叔叔,沈宝冬也来帮忙。只是沈宝冬被惯坏了,纵然来了,作用也不明显。不过沈来秋也不在乎,他为人一向是人怎么待他,他怎么待人。这个兄弟对他好,他就愿意多花心思,反之那就是面子情。
沈来秋看着自家原先生了病躺在床上,如今大好的儿子给他送擦脸布,还小大人一样给他倒水喝的儿子,乐呵呵地举起沈黎,亲了两口。沈黎自以为隐秘地擦擦脸,叫沈来秋又好气又好笑。
“臭小子,穷讲究!”
一起建房子的沈家人都笑了:“你家娃娃自小就乖,尿了就哼哼两声,饿了也哼哼两声,可见天性就是爱讲究!讲究人命好!以后你就有福气了!”
建房子的匠人们都是村里或者隔壁村的,镇上的匠人倒是也有两个。造房子毕竟是技术活,没有经验的人做不好这样的事。余氏在家中做了饭食,用集市上买回来的碗碟装了,就等着他们做完半天的工回来吃点饱肚子的东西。沈黎道:“娘,下次不要一盘菜一盘菜炒了,直接腊肉还有青豆子野菜菌子切丁了炒饭吃,又香又不麻烦,还饱肚子。嫌不好看,还能煮着蛋,每碗放个整的,大家肯定喜欢。”
村子的人朴实,不会太讲究。他们家不算富裕,而且人缘也很好,只要工钱别少给,简单好吃的饭食更能节省时间,而且不会得罪人。等房子建好了,就请一顿丰盛点的晚饭就好了。村里人都是这么做的。
余氏嗔怪地点点沈黎的小脑袋瓜子:“就你会吃,好,下次依你一回。”
沈黎看着余氏蜡黄的脸色,觉得心情很差。本来分家了,各家的工原该叫各家做。可是偏心眼的祖母非要使唤余氏做这做那。本身给匠人们做饭就很累了,还要打猪草,喂鸡,里里外外打扫,这就不说了,大房孩子的衣服凭啥叫娘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