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英儿笑了:“穷苦人家?你们家现在可算不上了。等来年,你看着吧,咱们村就不存在什么穷苦人家了。我只问你一句,你愿不愿意叫他受读书的苦?”

余氏懵了:“读书?可是私塾只有县里有,我打算开春给这孩子送去呢!”

林英儿皱眉:“人家的孩子都是五六岁就开始念书了,说是迟了不好,我也这么觉得,我们家墩子今年五岁了,开春病了,所以没去。昨天我那当私塾老师的表叔还问我,要不要过几天去念书,我正在犹豫呢,可巧来问问你家孩子去不去,若是去,我就放心多了,两个孩子,也有照应。”

余氏听了,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私心里是愿意的。只是我家那口子,最是溺爱这个孩子,眼下快要冬天了,我怕他不同意,等我和他商量了,便立马答复你。”

林英儿点点头:“应该的。”

沈黎还不知道他娘想让他读书,宴席过后的几天,他一直看着他爹做豆腐,屋里屋外都是豆腐浓郁的香气。

他爹惯着他,可是在大事上也不愿意含糊,当即问道:“你娘要送你去私塾读书,我已经同意了。我知道你机灵,我的意思是叫你去试一试,牛犊子下田也得缓着来,你要是能适应,不如去读书,读不出来什么好歹也没事,有爹给你兜着。”

沈来秋怕沈黎不知道念书是怎么一回事,就简单粗暴解释了一下:“去私塾念书,就是从最简单的千字文念起。你若是念好了书,以后可以赚大钱,当个地方官。但是教你的先生很严厉,你要是念不好,还会被先生打。你现在若是怕了,不想去了,也可以。但是爹还是想让你识得几个字。以后,若是侥幸能做官,那便更好了!”

沈黎震惊,他爹口气真大,还想让他做官。他想了想,读点书也没啥不好,汉语言这块,他学得一向不错。但是诗词歌赋他不行,也不知道这里考不考。背几首诗词也不是背不出来,就是一个人的文风是天然的,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你的水平。所以那些穿越里,主角穿越疯狂作诗惊艳四方的情节也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不会被怀疑是不同的人代笔写的吗?

见沈黎同意念书,沈来秋高兴极了,那样子,仿佛沈黎念书已经念出了名堂。奇怪的是,余氏也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沈黎不知道的是,今儿林英儿来串门,跟沈黎他娘说了说私塾先生说过的话。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孩子能不能念出名堂,问他愿不愿意念书就能看出来。一般孩子听说念书念得不好会挨打,多半就不愿意念了。愿意念的,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不愁没有好活做。不说做大官了,去县衙当个税课司小吏也是极好的,俸禄稳定,还没什么风险。官是小了些,但是在镇子上也算是极有脸面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真的好少哦,有红包拿也不评论吗?

第12章

“他爹,你说这个豆腐,得卖多少钱?”余氏看着软软的,洁白如玉的豆腐,心里一阵激动。

沈来秋也没想到,经过几次失败,就能做出看着好看,吃着也好吃的豆腐。这个定价,不能贵了,毕竟原料不值钱,假如卖得贵了,那不是坑人嘛。

“咱俩先尝尝黎儿说的那道‘咸豆腐脑’看看味道怎么样。”

余氏依言尝了一口。

一瞬间,绵软可口的豆腐脑那滑滑的口感征服了她,她半勺豆腐脑,半勺咸萝卜地吃,爽滑的感觉充斥着她的味蕾,不一会儿,她就把整碗都吃完了。

沈来秋也吃完了一碗,这也太好吃了!早上吃一碗豆腐脑,比喝粥还舒服!可惜不算很管饱。

余氏道:“他爹,中午咱们做‘小葱拌豆腐’,再做豆腐鱼汤喝。”

沈来秋点点头,“好,你在家做,我去县里接黎儿家来,顺便带些豆腐送给先生。”

从村里到省城坐驴车需要三个小时,而且路面颠簸,第一天沈黎坐驴车到了目的地后,他觉得屁股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好在他们家在镇子上还有房子,离县里不远,只需半个时辰不到就能到私塾。他年纪还小,私塾里不要求去得很早,每日巳时(九点)到就可以了。他早上五六点起不来,于是这几天他和娘都住在镇子上,单独留着他爹在村子里捣鼓豆腐。他一般在私塾吃中饭,晚上还回镇上的房子,不用和别人挤宿舍的通铺。不过今天沈黎休假,所以他娘提前回家了,沈黎得等放学他爹来接他回去。

墩子的娘特地在镇子上租了两间屋子,离私塾也不远,走路只要二十来分钟。墩子如今非常粘沈黎,沈黎觉得自己的后面仿佛永远跟着这个腼腆小尾巴,一开始不习惯,后来这个小孩总是在家里拿吃的带给他,沈黎也就心软了,跟就跟吧,就当多了个弟弟。

私塾的先生叫林文远,是个秀才出生的读书人。如今科考不是纯粹靠成绩,家室,钱财,样样都都不能少。他发现自己科考无望,做官也做不了,就彻底放弃科考,只在这个县城当一个教书先生。

沈黎是他见过的最有灵气的孩子,千字文学得极快,别人一天都学不完的东西,他一个时辰就学完了。书写也比别的孩子好,甚至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只是他年纪尚小,还看不出什么。思维清晰,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眼,简直不像个小孩子。最重要的是,沈黎很小,却懂得了知识的可贵,在学堂念书比大他一轮的孩子都认真。唉,要不是出生农家,恐怕以后也是个人物。

“先生,我爹来接我了,还给你带了些自家做的吃食。您可以放葱凉拌或者炒着吃,用油煎炸至两面金黄再刷上一层酱油或者撒上胡椒粉也特别好吃。哦,这个东西叫豆腐,外面暂时还买不到呢!”

林文远道了声谢,等沈黎走了以后,他打开粗瓷坛子,闻了闻,没闻出来什么名堂,就按照沈黎说的,炸了几块,裹上调味料......不知不觉,他将炸的豆腐都吃完了。他擦了擦嘴,开始给他的开封好友写信。

首先,自然是要炫耀一下自己新收的学生是多么有灵气,虽然暂时还看不出来能走多远,但是可以预计要比自己强。然后剩下的篇幅全部都是对豆腐这个食物的赞美,举一反三扯了豆腐的108种可能非常美味的吃法,虽然这些吃法都离不开酱和胡椒。最后,委婉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

他心满意足地将信寄出,然后继续想着培养一个优等生的大计划。

沈黎回到家中,没做别的事,就是光吃东西了。什么炸豆腐果子,喝豆腐脑,喝豆浆,还有不算太成功的豆干,沈黎认真给出他的评价和改良方式,沈来秋也随着他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