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吏部尚书韩允觉得,沈黎既然有能力,为何不能来他的吏部呢?吏部掌管人才筛选,勋封,考课之政,正是适合沈黎在吏部大展拳脚。他认为,沈黎在燕回县属于大材小用了,他在燕回县任免治下小吏,都是有理有据的,而且对于选拔人才有自己独到的方式——考试。

沈黎只是照搬现代公务员考试罢了,不过吏部尚书却觉得这样的形式极好。先出一份考纲,等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来熟悉考纲再进行考试,简直省下了太多为新晋菜鸟介绍工作范围的时间好嘛!只需要一本考纲,他们就可以凭借考纲熟悉一切该知道的事务,从小地方做起,然后能力卓越的提拔上来。

吏部现在饭桶太多了,尚书大人看着就烦,若是沈黎进来,他一定好好护着沈黎,只要沈黎帮忙整改一下吏部的人才选拔方式,他们吏部,说不定以后可以成为陛下最信赖的官署。

他亲自给讲完话的沈黎倒了一杯水,“沈大人啊,年轻有为,我很是佩服。想当年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呢,没想到你能在一个小县城都能闹出这样大的动静。”

沈黎露出谦逊的笑容,上官夸你,大约是想让你为他做事,沈黎不认为吏部尚书会无缘无故夸他。

果然,韩允透露道,“待会儿陛下下朝后,兴许会见你,”他神情突然变得有些热切,“不知你对我们吏部,有没有一些意向?吏部的三位堂官,皆是爱才之人,你若是想在吏部,我也可以向陛下禀明……”

突然,门外出现另外一个穿朱红色大员官服的人踏进吏部的清吏司。他似乎在门外站了许久,现在听到韩允在拉拢沈黎进吏部,立马跳进来骂道:“韩老贼!你可真不是人啊!利用职权,想把所有可能上迁的嫩白菜都拉到你们吏部,那我们工部还能得到什么?”

工部是真的惨,官员资历没有礼部高,待遇没有户部好,没有兵部受重视,没有刑部那样能让人心生敬畏。现在好了,年年招收的新官都没有吏部多,没有吏部出众!

这个韩老贼,真是可恶!沈黎这样能开发新式农具,能造许多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器械的人,应该去他们工部,吏部来抢什么?

吏部尚书也不生气,每年到了提拔官员的时候,工部的李司都会找他来理论。他都习惯了,最后人还是去了吏部,年年如此,骂就骂吧,他就算是老匹夫,也是能将嫩白菜拉到自己院子里的老匹夫!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像工部尚书李司这样喜欢端着的堂官,抢人怎么可能会抢过吏部?

沈黎像只鹌鹑一样,缩在一边数墙壁上的花纹,不管两位大人在争强自己。

沈黎觉得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弱弱开口道:“我也不一定会被陛下留京的……”

他才当三年县令,就来京城为官,那么那些世家子弟中还在外面熬资历的官员,不得气死?

吏/工尚书齐齐扭头看向沈黎,道:“你别管那么多!”然后继续你来我往,骂战不断。

当一个小太监出现在这里,告诉沈黎准备去面见陛下的时候,沈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两位尚书没让自己开口选,不然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实上,沈黎觉得两个大员争夺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事。

作为一个想当个地方官的沈黎,他真的害怕陛下会凑个热闹,让自己选。

大昭的官场一定不至于这样随便!

宣帝看着如今长成翩翩少年郎的沈黎,面上不禁带些老怀甚慰的意思。

“我叫你去燕回当县令,你可有心怀不满?”宣帝正在自己跟自己下棋,他的手里捻起一粒白棋,似乎正愁着不知道往哪里下一般,踌躇很久。

沈黎做惶恐状,“微臣能得陛下提拔,乃微臣之福,微臣心中只有感激,更不用说怨言了。况且,微臣觉得燕回县也是个好地方,精致虽不如汴京,却也有边塞独有的风情。”

宣帝笑笑,“你倒是随遇而安。三年任期满了,六部之中,你想去哪一部?”

“这不是微臣能……”

宣帝打断他,“你是神童,跟他们哪里一样?喜欢哪里,就去哪里,我提拔官员,向来无拘无束。”

“那微臣想去清闲一些的司里,微臣资历尚浅,不好去职责重大的司中任官。”

宣帝呵呵一笑,“知道你不愿意卷入纷争之中,但是你站在了这里,就注定与旁人不同。别人得不到的,你唾手可得。别人无需承受的,你都得承受。这样吧,你去吏部的文选清吏司,这可是好位置,我特地给你留的。”

说完,也不看沈黎什么反应,就将白棋放在一群黑棋中间。

沈黎无语,那您问我意见,是为了掩饰一下自己专制的本质吗?!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有个基友,害,作死写了冷门abo文,现在还缺个一百来收能V,跟我哭哭求章推。那我还能怎么样?爸爸当然得给他推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了(不是)

文名:《那两个装O的A》

作者:无渊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