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官员点头称是。自从沈黎独掌蓟州,下面的官员是一天比一天乖顺。沈黎可不是上一任城主,他简在帝心,更是将掌军将军陈一哲收服,对蓟州的掌控一天比一天深。
城主府的议事堂,从早上就开始运作起来,这处曾经冷清的议事堂如今热闹非凡。沈黎预备上奏的奏折,也慢慢变得厚实起来。这片天地是广阔的,沈黎非常感谢皇帝陛下对他的看好,也难得觉得异常自由。
沈黎大刀阔斧地处理了不少蛀虫,不少官员都觉得沈黎太过较真。只是沈黎不得不这样做,一个城主的威信,不是靠着做几件好人好事,就能确立起来的,所以沈黎难得痛下杀手,在蓟州最繁华的地界,处理了一些做过严重触犯律法的罪犯,其中不乏官宦世家以及当地豪商。
至于犯事的小吏,如果没有犯过大错,比如被人举报干活消极怠工,或者有过贪腐行为但是不严重的,现在大多被下派到民务所下面的“街道办”,做基层公务员。他们识文断字,为人油滑,因此维持新开设的集市的秩序,安全,以及卫生的工作,做的还算不错。
沈黎也觉得他们的工作给接下来的集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可是他们当初尸位素餐,多少百姓因为这样的官员过得苦不堪言,因此沈黎并没有打算这样轻而易举的放过他们。街道集市的管理才刚刚起步,基层干部奇缺,还是多安排些苦活累活,才能让他们长长记性。
古代的经济发展首先就要看政策,政策一旦有宽松的迹象,农业商业都会更加繁荣。沈黎扛住了压力,上奏减少了蓟州两年的赋税。不过,怎么说都得将蓟城九成的百姓都安顿好了,再考虑其他的事情发展农业商业。百姓居无定所,谈论蓟州的发展确实不够现实,所以目前沈黎的所有工作都属于准备工作。
沈黎处理完最后一本公文,便唤来营造司典史问询:“一座普通民房,用水泥建造,造价几何?”
营造司典史魏萧答道:“若是材料全靠买进,最少五贯。若是水泥无需买进,不过三贯。”
沈黎点点头,魏萧此人十分稳妥,将建造厂房以及建造民房一事交给魏萧,他很放心。
沈黎拍了拍手,就有人将三个看着就沉重的木箱抬出来,魏萧猜到沈黎的意图,拱了拱手,“大人,若是流民建造,造价又能低上一成。”
魏萧明白,沈黎对建造工坊很有自己的一套,一旦在荒芜的地方建造了这些,那幽州很快就可以繁华起来,他沉稳的面庞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沈黎笑道:“既然交付给你,我便不必多言,三月的工期,希望你尽快达成我想要的结果。选址,图纸,水泥进货途径,已经写在箱子里,你自行查看。只一点,我需要事无巨细的账本,你是个细致的人,不要被底下的人带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