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听着觉得言之有理,再说强干弱枝此乃国策,既然是如此重要的武器,皇帝直接掌握才能放心不是。
不过孙承宗对于威力更大,更重的战略炮兵的概念还停留在红衣大炮之类的上面,但是显然朱慈烺提出的野战炮兵肯定不会使用红衣大炮作机动,那还野战个啥。
孙承宗看着下边冲入盾车后边套上一个什么东西在火铳口上,然后火铳手一个个挑翻草人,不用看清他就知道应该是短枪或者短剑之类的东西,当即眼睛一亮,当年自己为何就没有想到在火铳头上装一个枪头变成一杆短枪呢!
新式火铳确实有很多改进,而这个刺刀并不是像后世那样卡在枪口下边的,而是直接套在枪口上。
因为这样加工起了更容易,想要生产一个套在火枪下边的机构,那又要一个熟练的铁匠吭哧坑次的敲半天,而且因为枪管外径精度不统一,根本不能流水线话生产,只能一支一支的敲。
朱慈烺记得哪个时期有把刺刀装在火铳铳管里的记录,反正近战之后也不用开枪,他干脆沿用这个设计,现在速度压倒一切,也没有那个工业实力,还要啥能收回能弹出的刺刀。
所有的东西都演示一遍,周围百姓发出山呼海啸的呐喊声和鼓掌声,在大明的百姓质朴的观念里,大明的新军越厉害他们的生活就越安全,最好打到建奴老家才好,把那些被抓走的亲人在接回来,给那些被杀的亲人报仇!
崇祯跟朱慈烺坐回座位,士兵们整队集结到城门口附近,等待着皇上训话,孙承宗看完所有的战法演示:“殿下训练此军已经殊为不易,只要在给予其勇气和毅力,相信将来一定会成为一支强军。”
可是朱慈烺确总觉得意犹未尽,有什么办法能让崇祯对新兵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呢?能展现的才艺都展现了,难道要卖惨?
崇祯也表现的很淡定,准备念出朱慈烺给他写好的封赏词,东西都是朱慈烺提供,崇祯只需要发下去做个人情,表达一下陛下对他们的肯定就行了。
封赏主要包括确定他们新军的名称,防疫已经结束,以后防疫军的名字也不再适合外出作战,打仗出动防疫军怎么听着都有一种不太正经的样子。
还有就是上次朱慈烺跟周遇吉说过的放假,发奖金,今晚加餐这些。
正当崇祯准备说话的时候,朱慈烺喊了一句:“父皇且慢,还有最后一项考验,儿臣也想知道这些兵到底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
崇祯疑惑的看看朱慈烺,朱慈烺朝身边的桂喜悄声的吩咐着,桂喜惊讶的看着朱慈烺,一脸不可思议,见朱慈烺一副肯定的样子,只好给皇上和太子行了个礼,飞快的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