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朱慈烺觉得他可以有很多理由提升粮价,例如为了促进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进行最低保护价收购。
到时候粮价缓慢上涨,货币不就慢慢贬值了么?
十万两银子现在真的需要发出去的还不多,朱慈烺自己都才十七岁,实际上他的弟弟中也就老二老三,妹妹中也就三个到年龄了。
崇祯真的专心暴人口还是从崇祯十三年开始也就是复兴一年,所以第一波伸手要钱的应该是在十二年之后。
朱慈烺安慰了自己一番之后,在归化城草草的看了一圈这边的牧区划分和牧草种植区域。
由逐草而居的游牧到固定牧区的放牧,是朱慈烺控制蒙古地区的关键一环,也是对以后控制游牧民族的一种尝试。
如果游牧民族失去了游牧这个属性,那么这个侵扰农耕民族的策源地是不是就消失了呢?
游牧民族的优势就是飘忽不定,农耕民族因为后勤补给的限制和寻找敌人主力的困难导致很难在自己预设的战场上跟敌人决战。
而游牧民族确可以趁着农耕民族疲惫或者行军途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地点随时发动进攻。
而牧区划定之后,草原百姓结束了游牧,开始建造稳定的牧区建造稳定的房屋牧舍,有上通下达的行政网络,购买物资和卖出物产都变得简单。遇到灾害由大明政府提供扶持救济。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这些就够了。
而且从历史进程上来看,只要农耕民族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力暴涨,那么游牧民族仅有的优势被迅速拉开的实力差距填平超越。
然后游牧民族就再也没有抬起头颅,只能依附于农耕民族存在。
规划到大同再到赤峰这一线,是当初大明跟建奴争夺蒙古统治权的时候主要的蒙古部落安置区。
靠近中原关内,有繁荣的商业,有皇明牧业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收购许诺,在种植牧草之后,原本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牲畜,再加上玉米和红薯等等农作物的种植。
这边的牧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牧民,而是半牧半耕的牧民,效果很不错,这里集中了超过一半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