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这些生意竟然也积累了大量的家产。
朱慈烺问他的时候,他也是没有含糊:“臣这是为将来封地发展积累资金,臣的封地一直还没有着落呢,而他们几个的封地都建设好几年了。
臣自然想等封地下来的时候好有钱开发。”
朱慈烺倒是也没有觉得李若琏以权谋私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这个就像秦始皇时候的王翦一样,不怕你有私心贪婪,就怕你什么都不要当圣人。
想李若琏负责的这个岗位,不交给心腹之人不放心,心腹之人要是都跟王莽赵匡胤一样,那岂不是更不让人放心。
反倒是李若琏这种,大错没有,小错无伤大雅,虽然贪婪,但是贪的有度,而且是依照制度办事,让朱慈烺更踏实一些。
至于李若琏为啥一直没有混到封地,那还不是因为这家伙现在还掌握这军事情报部的实权。
原则上如果某个重臣还在位的时候,朱慈烺是不会分封封地的,封地这个事情,就像是盖棺定论一样,一旦封赏之后,就不能随意扩大增长。
因为封地一加再加,那加的不仅仅是封地还有人的野心。
而且一旦有了封地之后,这些人就感觉自己下半辈子有了着落,就不想着拼搏了,那办事的主动性就降低一大截了。
大明除了这几个有名的富豪之外,其余的年收入过百万的也有很多,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初获得海贸许可证的第一批。
虽然后来全面开海,但是这些人拥有先发优势,往往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站稳了脚跟,成为一个行业的翘楚。
有了这一笔钱之后内阁的钱一下子富裕起来,不过对于粮价内阁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个是长期的买卖,陛下已经定死了最高价,那么这个收购价就不能定的太高。
没有什么经验之下,内阁干脆就按照皇明粮号的惯例,微调微涨。
百姓看到新粮价之后,也都松了一口气,只要内阁不乱来,谁收他们的粮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