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宁王?”赵渊又问,“太子不可以吗?太子不能解决宗亲积弊?谒陵前,太子下定决心削藩。”
“太子虽有帝王之像,却酷似贤帝,极重血亲、处世怀柔。最终做不了这样的断腕之举。”谢太初摇头,“而宁王性格乖僻多疑,又以藩王之位逆势而上。心里清楚藩王的威胁。待他端坐庙堂,才定要重拳出击,削藩集权。”
“所以你为宁王谋划,推波助澜,任由太子惨死。”说到这里,赵渊气息又再不问,声音压抑发抖。
“不是我推波助澜。我何来这样的力气。”谢太初回答他,“殿下还不明白吗,我昨日若强行救太子,救肃王……每救一人,也许未来便会害了千人、万人。天地自然,万物自治,自有自的法则,在这样的大道下,任何人的作为,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赵渊听他侃侃而谈,谈论太子、谈论皇帝宗亲、甚至谈论每一个已死之人,都泰然处之……
仍是他曾经着魔追逐的谢太初过往儒雅之姿,只是如今从他口中吐露字句都太过残忍冰冷……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兴许是他残缺了双腿,便亦烧晕了脑子。
赵渊只觉得从未了解过谢太初,亦未看清过这个人。他看到的不过是谢太初的皮囊……便以为这个人便是自己能够携手一生的良人。
是他鬼迷心窍。
是他意乱神迷。
像个滑稽的丑角,在谢太初身后摇尾乞怜,妄求谢太初施舍几个眼神、几分怜爱……
“你再是诡辩也好,再是义正言辞也罢。我只知道……昨夜被拘禁的是我皇爷爷,尸骨不全的是我的父兄,被逼自刎的是我的二叔。我做不到如你这般冷静自持,还能分析天下未来局势。谢太初,你哪怕、哪怕只是说一句话……”赵渊自嘲笑了,“你哪怕只是、只是阻拦一下……我也不会如此难过……我的夫君与我结发便动机不纯,一年同室却一次不曾预警提示。”
谢太初本还欲说什么……然而看到赵渊悲戚的面容,便缓缓抿嘴沉默下来。
“你应该任由沈逐杀我。”赵渊笑起来,已有些癫狂,“我死了,便与父母兄长黄泉一处。能成全你天下大道的路子,更不会成为你的负担,让你在回京城为新帝效忠还是护着结发夫妻不被天下人指摘而左右为难。”
“‘倾星阁乱世出,出必安天下’……这就是无情道吗?表面玄之又玄,不过袖手旁观而已。”赵渊怅然一笑,抬头看他,“见死不救如何心怀慈悲,一人不救何以救天下苍生?!谢太初……说得再冠冕堂皇,你也不过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骗子。”
乐安郡王,是京城出了名的好脾气。
没有贵族架子,也不贪图享乐。
平日爱好不过琴棋书画。
他也曾问过郡王,可有什么特别心爱之物。
乐安郡王狡黠答曰:吾平生爱好唯二,一是这方圆棋盘;二则嘛……太初知道的,唯卿而已。
可如今……
赵渊字句掷地有声,几乎是直问入谢太初心底。这样决绝的赵渊似乎从来不曾出现过。
谢太初不知为何,心头竟觉酸楚,一时失语,无以回答。
赵渊含泪而笑,笑不可遏,笑得泪流满面,又过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勉强平复了悲痛之心,别过头去不再看谢太初。
“我不敢再拖累凝善真人。”赵渊道,“天亮时,便将我放在大路上,你自行离回顺天府吧。届时诰命在身,又为国师。辅佐宁王荣登大殿,倾星阁之神话可传世了。”
他蜷缩在兽皮下,长发披肩,再看不清容颜。
“……殿下并非负担。”谢太初低声道。
可此时的赵渊身处绝望悲痛之中,又如何听得到他的辩解。
风雪声呜咽,盖过了一切。
*
赵渊浑浑噩噩睡了并无多久,便已被谢太初唤醒。
此时洞口的枯树枝已被移开,炭火被踩灭,而谢太初已将行李收拾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