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鱼跃龙门记 阿堵 1764 字 5个月前

太子召集的宴饮聚会,独孤铣一次也没去过。他心情太差,根本懒得敷衍。反正总要有人出来唱白脸。年轻一辈中,属他本事最大人望最高脾气最拽,不知不觉担下这一重任。其他几位大佬,包括他爹独孤琛,均顺势默认。这里边还有个深层原因,宪侯是独子,压根没有兄弟。未来新皇再如何看他不顺眼,也得呕血忍到下一代独孤氏继承人长大。

表面上,宪侯依旧忙着在北郊练兵,其实暗地里回京次数越来越多。他领了皇命给奕侯帮忙,自己并没有出面,只密切关注魏观搜寻六皇子行动的任何进展。

五侯中守在京城的两位骨干,如此异常举动,且持续半年之久,再怎么小心保密,也难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而其中最有心的,当然首推太子宋雩。

咸锡朝国力强盛,帑藏殷实,不可能亏待了皇子公主。每一位皇家嫡系子女,除去内府照品级发放的工资,提供的福利,成年后还将获得一处封邑。封邑税收按固定比例上交,属于皇家子女公开的小金库,但他们只是封邑名义上的荣誉首领,无权干涉行政实务。

于是,一名皇子公主能从自己的封邑得到多少实惠,就变成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任务。

首先,如果得到皇帝亲睐疼爱,就可能获赐富饶地域作为封邑。其次,如果能和封邑官员搞好关系,就可能实现双赢局面。反之,搞不好关系,也可能变成相看两相厌。太子刚成年时,与皇帝感情甚好,故而封邑极占地利之便。至于和地方官员的关系,即使他多年谨慎,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这么久积累下来,个人财富自是相当可观。虽然手中无兵,悄悄养些谋士清客,搞点刺杀暗算,完全不成问题。

三皇子已死,余者不足为患,皇帝又病得起不来,太子把重心全部转移到拉拢三公五侯上。他心里非常清楚,还活着的四个老臣,包括自己外祖父,对皇帝的感情比对太子要深得多。对传统和规矩,也执着得多。襄国公姚穑并不会因为血缘更近,就一边倒地支持太子。原因很简单,姚家的地位、荣誉、责任,均在那摆着,与最后是谁登基关系不大。反是继任皇位者干得不好,八大世家都要遭人诟病。

这道理,就如太子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未必会因为血缘就对外祖家另眼相待一样。

反是年轻一代,容易有不同的想法,也是未来接掌皇权后最有分量的倚仗。基于种种原因,太子目标明确地把增进与宪侯、奕侯的感情,放在了重中之重。

重阳将近,军中无事,独孤铣提前从北郊回京,于初七午后抵达家门。屁股还没坐热,仆从便报太子府上来客,只得接见。原来是太子差下人给老侯爷送重阳礼,又呈上请柬,邀宪侯今夜灯下赏菊喝酒。

来人伶牙俐齿,殷切劝诱,独孤铣好不容易找借口推掉晚上的活动,礼物却不得已留下了。

黄昏时分,宋微穿件直筒敞襟刺绣半长衫,头巾在脑袋上绕两圈打个结,从两边垂下来,配着披散的长发和络腮胡,一副典型的波斯浪人打扮。临到出门前,又找个瓷瓶灌上开水,将发尾缠绕几圈再松开,烫出齐腰的大波浪来,简直要多风骚有多风骚。

走到前院,跟一位文士借纸笔。那文士看见他形象,愣了愣,笑道:“薛兄弟这是……?”

宋微道:“追姑娘去。”

那文士随即了然:“不知哪家姑娘,竟得了薛兄弟青眼。”口里打趣,特地寻了两张暗纹花笺,又给他一个嵌锦封套。

宋微想了很久,给宋曼姬写点什么。思前想后,写什么都不够,写什么都多余。他只想叫娘亲放心,然后快快乐乐与麦老板过安生日子去。当真写点什么,回头落到皇帝手里,平白给娘亲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