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宋微朝着东南方向远眺:你瞧,没有你,老子照样干得挺好。
冬至祭祖,宋微冲着老爹牌位仰脸:你看,没有你,小爷照样干得挺好。
承兴元年过去,进入承兴二年。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民间百姓,包括后来某些史官,提起承兴年间升平治世,都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天爷给面子,连续多年未曾出现大规模天灾。殊不知先皇遗下的汛期巡方政策,被新皇继承并加以完善,使得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自南岭推广陂塘筒车之后,工部农牧司致力于开发水利农耕技术,先进的耕作方式使得粮食产量逐步提高,这一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广的正面影响,亦于承兴初年初露端倪。
这一年,东南海军成立了第一支远洋舰队,开始首次试航。舰艇不多,规模不大,却足以永载史册。
借投资航海之机,西北及西南等地商贾世家开始介入江南,初步打破本地门阀士族垄断政商的局面。
先皇诞辰在初秋,今年恰是七十整寿。当初葬礼时逢冬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考虑,没让远途蕃属臣邦到典礼上致祭。宋微曾经表示,要给老爹过一回隆重的阴生,以作补偿。今上与先皇享受父子天伦时日太短,想要以此寄托哀思,正是孝道的体现。太常寺与礼部各种文章做下来,一时大伙儿都觉得理所应当。
秋天本来就是朝贡的时候,各使节团遂直接带着贡品进京。因为既要恭贺新皇即位周年,又要纪念先皇七十寿诞,谁也不好意思寒酸。宋微收礼收到手软,还礼还到滴血,把三位国公召来,拿着鸿胪寺卿按照以往惯例拟定的回礼单,脸色发白,双手打颤:“看看,都看看,这么个败家法,年还过不过了?!”
明国公和成国公均表示:此乃惯例,不如此无以彰显天朝上邦风度。
襄国公大概知道皇帝怎么想,却拿不出有效的办法,还差点君前失仪,被皇帝那副肉疼模样逗笑,咬牙切齿才忍住。
宋微皱起眉头:“风度、风度,喝他娘西北风的风度!快给我想个招,那话怎么说来着,费……惠……什么的?”
姚子贡才思敏捷:“陛下,是惠而不费。”
宋微一拍大腿:“没错,惠而不费!”
宇文皋想想,道:“陛下,交趾新增一百太学生名额,交趾王上表感激涕零。西北蕃属亦久慕圣化,或可同样做法……”
宋微摇头:“黎均那一百个名额,是为了换他手里最好的造船工匠和密不外传的造船技术。一百太学生包吃包住包学费,连交通都咱们包了,这笔开销可不少,比打发点金银珠宝贵多了。”
还是姚子贡脑子灵,眼珠一转:“他们送人来朝廷开销太大,既如此,陛下,可否朝廷派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