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悍匪重生记 晕想衣裳 2451 字 5个月前

其实在保证不被误伤的情况下客观的评价姑娘们的示爱方式,李怀熙认为她们所采取的方式还是很现实可取的,戒严的官兵把她们隔得太远,单凭丝帕、荷包本身那种轻飘飘的分量实在是真没办法冲过这层层障碍。

可惜老皇帝在世时,跨马游街的三甲之士大部分都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年大叔,大周境内已经连续二十几年没有翩翩佳公子闹市夸官了,当年那些已经嫁做人妇的前辈的经验早已无处可寻,女孩子们又自小养在深闺,如今第一次做这种当街表白的疯狂举动自然做得不可能尽如人意——扔过来的花束没人告诉过她们要事先去掉花梗上的尖刺,为手帕增加重量的石子儿也没人告诉过她们不可以太大,而荷包本来就是装钱的物件儿,装得稍微多一些应该……也是一种美德?

没有过多的精力来为姑娘们辩解,自从注意了身后的‘盛况’,李怀熙短短几柱香的功夫就清晰的听到了身后好几声压低了声音的‘哎呀!’,有榜眼和探花的、也有周围随从礼官的,李怀熙幸灾乐祸之余不想受这池鱼之殃,所以潜意识里非常想逃跑。

缰绳掌握在马童手里,巡游队伍中马匹之间的间距在《礼典》上也有明确的规定违背不得,状元郎只能偷偷在马上移动屁\股,力图在最大范围的离身后的两个发光体远一些,可惜未能如愿……通体乌黑的番邦马不满意身上人的乱动,冷哼似的打了一个响鼻就让李怀熙老实了。

李怀熙这人,看着外皮儿光鲜,其实内心阴暗的很,他自己逃脱不成,转而开始一边艳羡着身后两人的桃花,一边歪曲腹诽着道路两旁这些姑娘们示爱的动机。因为据坊间传言,如今在马上痛并快乐着的榜眼和探花应该都是有婚约在身的非自由人士:榜眼孙行年初的时候据传已经与当朝右相的三闺女互换了庚帖,只是想着金榜题名之后喜上加喜才没有着急下定;探花郎的未来老丈人据说是如今掌握着兵部大权的兵部侍郎郭大人,而这郭大人府上只有一个嫡出的小姐,今年十八岁,号称京城第一美女!

面对越来越密集的漫天花雨和手帕荷包,新科状元的心情也跟着越来越舒畅——这绝壁不是示爱,绝对动机不良,所以才把石头装进荷包里扔过来!

好不容易熬过了夸官,又提重礼拜过了座师,李怀熙参加了几次同年之间的聚会之后清闲了下来。到了四月底,大部分的外地进士都返乡光宗耀祖去了,李怀熙却又耽搁了几天,之前送进京兆衙门的落第举人要过堂了。

李怀熙由于身份特殊,所以京兆尹大人给他在堂上安排座位,作为原告第一次出现在了众多闹事的举人面前。

举人们如今狼狈的很,在牢里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殿试的结果,到了堂上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如同霜打的茄子,事到终了才明白过来自己犯了一个多可笑的错误,尤其是那些真正受了蛊惑的,面对李怀熙都是一脸愧色,简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怀熙也是第一次面对这些人,殿试前他只在府里听说过这些人在外面闹得有多离谱,如今看着这些人蓬头垢面的跪在自己脚下听审,倒是觉得有些快慰,不过这种快慰还不足以抚慰他那比别人小得多的心眼,当初把这些人送进官府不过是送给皇帝一个借口,真正的报复还要他自己来。

由于人数众多,所以堂审过程有些漫长,李怀熙从早上一直坐到了中午,坐到最后肚子都饿了,终于熬到了最终当堂宣判,当初闹事的举人都被革去了功名,并且分情节轻重,分别被判处了五年至十年不等的时限内不得入场科举的判决。

这种判罚是依照大周律例中专门针对文人士子的条款裁定的,不血腥,但对于这些最多也只是拿根绳子吓唬吓唬人、写些大\字报的书生而言可谓相当严重,以至于在公堂之上好几个文弱一些的举人当场昏了过去。

另有一些没骨头、没节操的扑到李怀熙脚下高喊着‘求原谅’,对这种人李怀熙连白眼都懒得奉送,礼数周全的向审案的京兆尹躬身表达了谢意就离开了。

他熟读律法,还算满意京兆尹这个明显倾向于他的判罚,革去功名,这对一心求取功名的书生来讲当是最诛心的一种判罚,不过暗地里他还是觉得不解气,相较于前世影视剧中那种皮开肉绽、血肉横飞的场面,只有几个人昏倒、几个人叫冤的京兆衙门大堂显得太安静了。

当然他也不能公开的叫嚣让府尹大人打这些人板子,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圣贤教化虽然没有能够在深层次上提高他的思想素质,但至少让他把骨子里的小气和记仇隐藏得更加深了,外表温和的李状元由于在‘娈童’事件之中一直表现宽容,已经在京城里给自己赚了一个‘温良广德’的名声,所以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再多言。

出了衙门,李怀熙直接给跟随在身后的暗卫们下了新的指令,当初时机不对,李怀熙一直装着贤良,如今殿试完了,皇帝也趁机捞够了好处,里面那些前举人老爷签完了供、画完了押也就该出来了,剩下的……李怀熙认为就该到了自己和他们算算旧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