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出版于十七世纪的搞笑骑士小说,忽然在纽约又一次掀起了风潮。
其实很多人只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以及书里大概剧情,并没有真的看过原著。
现在,桑丘是女人这个设定实在是太过惊悚,让很多人产生了好奇,纷纷去书店买。
此时卖出去最多的还是平装本。
刘嘉打听到销售数据后,决定来一剂猛药——
《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之死》
小讲师从第一章开始,联系当时的西班牙政局、欧洲宗教形势开始分析,什么收复失地运动,颠覆阿拉伯人的统治。
专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小说必须讲逻辑,现实不需要有,小讲师手里有丰富的史料,只要硬扯,就一定有事件能联系得上。
不管塞万提斯当时是不是真的这么想的,反正他也没办法跳出来反对。
整本小说的立意一下子就被拔高了,变成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挣扎却仍不放弃希望,直到被无情的现实淹没。
连续几期文章让报纸的销量大幅增长,《纽约论坛报》邀请小讲师在本报开设专栏,定时供稿。
纽约全民的《堂·吉诃德》热,为其他学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甚至连美食家都积极投身其中,分析书里有哪些菜,那些菜都代表了什么意思。
一道很普通的鸡蛋炒火腿都被分析出了三千字。
因为它叫duelosyquebrantos
duelo:战斗、死亡的伤痛
quebrantar:破碎,碎裂
这分明代表着堂·吉诃德在路上不断经历的事情。
讨论热度越来越高,书店里滞销的精装版《堂·吉诃德》也动了起来,有钱人纷纷把它买回家,放在他们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那价格昂贵的胡桃木书架上。
如果有人在纽约街头说:“你都多大了,还看这么幼稚的小说?”
他一定会收到嘲笑:“你懂个屁!肤浅的蠢货。”
刘嘉的本意只是想把这批滞销货卖出去,做到不亏钱,实在不行就少亏钱。
谁能想到就这么被一波卖完,还要二次印刷。
由于欧美之间关系密切,美国对堂吉诃德的热情感染了欧洲人,他们也好奇了起来,纷纷回顾这个从小就听过的故事。
刘嘉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在马德里大学请了个历史教授,与他合作在《法国快乐之声》和《美国快乐之声》同步播出——《堂·吉诃德》,一个被看轻了百年的故事。
每周六晚准时一个小时。
西班牙的历史教授比起美国的小讲师更厉害,分析更加深入,且巧妙地使用话术,机智地避开了很多强行解释也逻辑不通的问题。
《堂·吉诃德》已经算公共版权,很多出版社都可以印。
所以,在一波卖完之后,刘嘉就让出版社不要再印原文了,而是把教授在电台的节目做成书,印出来卖。
《卢卡斯教授说堂吉诃德》
《格里高里博士解密堂吉诃德》
《迪亚斯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影射西班牙王国的兴衰》
……
都成了书店里的畅销书前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