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朋友

爱莫能弃 清水慢文 2721 字 5个月前

他哈哈笑道:“你若说欠就是欠,你若说不欠就是不欠。”

我一笑说:“欠不欠的没什么关系,关键是需不需要还。”又想到这些都是因欠了谢审言,心中暗叹。

他又看着我笑着说:“你若欠了我,可是要还?”

我摇头说:“我还不了,无以为报,所以还是不欠的好。”对谢审言就说不出这么洒脱的话了。

他静下脸来说:“小姐这样的言辞,女子中少见,可是学过什么策辩之术?从师何人?”

我微笑,“我天生短记性,读了就忘,忘了还读。学过些商学知识,但现在大约全还给了老师。”

他叱了声:“商人……”

钱眼喜道:“难怪你一眼看透我,原来我们是同行!”

我瞥了钱眼一下道:“我看透你不是因为我和你一样,是因为我懂你这样的人。不明白就别插嘴。”别让他也搅进来,日后一起获罪。

那个“大约是”的皇帝轻哼道:“可见商人之心,路人可知。”

我突然有了个念头,古代中国都是重农轻商,如果给他讲些现代商业理念,也许他尊敬我的所学,就能放我一条生路。就笑着看着他说:“我对此倒别有体会,可不可以让我说说我的理解?”

他重看着我说:“小姐想说的,自然是有趣的。”

我忙摇头:“我为人十分愚笨,记不住圣贤之书。只能凭些自己的揣摩。你帮我看看对不对。人大多能干好一件事,那是其人之专长。比如有人最擅长纺织,如果她全天都纺线,可以得到三大筐。又比如有人最擅长磨面,如果她全天都磨面,可以得到三大缸面。可人无完人,她们不能两者皆精。如果她们又要纺线又要磨面,因为总要干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每个人每天只能得到一大筐线和一大缸面。如果你有安排她们工作的权利,你会让她们怎么工作才好?”

他带着宽容的微笑说:“自然是让擅长磨面的人天天磨面,让擅长纺织的人天天纺织。这样总得三筐纺线,三缸面,比她们身兼二职所总得两筐两缸要好。此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按圣人所云,诚如是,天下为治,王道乐土矣。”一副教导我的样子。

我笑了:“如此英明!那么广而及之,是不是该让擅长丝绸之人专长丝绸,擅长农作之人专长农作?”

他微点头说:“当是如此。”

我说:“那丝绸之地也需农作之物,那农作之地也需丝绸之品哪。”

钱眼得意地插嘴说:“那不就靠我们商人了吗!”

他脸色微变说:“商人谋利欺人,不事劳作,却取中间利润,坑害两头,肥己私囊。”

我笑着说:“那是因为商人不够多!”

他冷冷地看着我道:“何出此言?”

我认真地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山不转水转。试想,如果满地都是商人,他们必然互相竞争比价,农人就可以选择出价最高的人卖出他们的产品,而买家就可以选择去买最便宜的东西,中间的利润就不会那么高,商人所得就成了他们奔波劳苦的报酬。他们成了润滑之油,让两地的产品互换交流,允许大家都干自己擅长的事,天下的物产就比没有商人要丰富许多。”这些是现在生活的常识,但在古代就是奇谈怪论。

钱眼忍不住又说:“对呀!举个例子,谁现在还自己造绣花针?有那功夫不去干点别的?就是靠商人才能省了大家许多功夫啊。如果商人更多,那东西就更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