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最新章节

商户人家 楚秋 2217 字 5个月前

文大奶奶帮着理家这么久,此时也跟着一起回来。只让沈书娴去休息,她来安置丫头婆子们,沈书娴也说不上累,只是担心儿子,特意叫大夫看了看,说啥事都没有,沈书娴这才放心。

卫涛的满月酒是在淮阳摆的,以沈书娴的意思到周岁时在海口摆一场就算完了。计划的很美好,却是架不住贺礼一波又一波的来,这是卫家的嫡长子,哪个敢怠慢,最后沈书娴无法,只得另外摆酒,也不说满月,也不说周岁,只说喜得贵子。

文大奶奶帮着操办的,都没按席面算,只按天数算的。女眷们是固定的,男客们实在太多了,干脆摆了五天流水席,也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想过来吃就吃,就是卫连舟也不能认清自己船行的每个伙计。

忙忙碌碌十天来,卫连舟有嫡生子的事在海口是无人不知了,沈书娴休息两天也觉得自己又活回来。只是她向来闲不住,天天养儿子之余,又想到以前的盘算,把船行和卫家合并在一处的事,晚间跟卫连舟说起来。

卫连舟想了想,摇头道:“不好。”

“啊?”沈书娴愣了一下,主要是卫连舟拒绝得太彻底,卫连舟对她虽不能说有求必应,但拒绝得太痛快,这还是头一次。

“我想卫家和船行是分开的。”卫连舟说着。

大珠的商人地位并不算太低,但像海运,贩盐这种生意,得上头有人。卫连舟的姐夫要不是定远侯世子,他姐姐卫氏要不是在侯府立住脚了,这生意他肯定做不下去。但就是这样,卫连舟每年都要花大银子去打点疏通关系。

同时海运又不比贩盐,盐商基本上躺着就能挣到钱。而海商的江山则需要真刀真枪的打出来,这些年不是没人跟他抢生意抢地盘,他还能立足那是因为他有本这个事。就比如跑外海,他不当这个老大了,再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之前,汇丰船行将不会有大船出海。

十来艘大船,一两千人马出海,指挥官的一个错误决定可能会让这一千多人全部丧命。当初就连年五都以为,他退下来之后会让宁寒飞接位,结果他把宁寒飞塞到军营里了。现在汇丰是无外海可出,卫连舟又借机把手下的小波ss们全部捐了小官,以免得他们造反。

不用别人说,卫连舟都知道船行会慢慢走下坡路,即使他一直致力于打造海口这个城市。但没有外海这个巨额收入在,扶桑内乱,扶桑几条单线几乎断了,盈利会马上暴减。

跟谢衡恢复了交情,卫策成了国公府世子又尚了公主,定远侯府情况很好。这样的背景他继续当这个船行老板肯定没问题,就是盈利暴减了,也没人能代替他,估摸着以后传给儿子也没问题。但卫连舟并不这么认为父子相承就是最好的,当然卫涛要是有这个本事他会很高兴把船行给他。

要是卫涛不行,他不介意找外姓人继任。他挣下的金银财宝全部都是儿子的,除了家里这些,还有岛上藏着的,那全部都是自己儿子,但船行不是,能者居之。

“还是你考虑的周全,确实要分开。”沈书娴说着,自家儿子有本事就算了,要是没本事,只怕也是坐不住。海上的世界更多的是需要能力和本事,没有这个本事坐到这个位子,带来的只有不幸。

卫连舟笑着又道:“你要是嫌宅子小,再挑合适的换就是了。”

“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在别处置房产呢。”沈书娴说着,又道:“青阳也是港口城市,论繁华程度比海口还要强。”

卫连舟无所谓的笑笑,道:“你想买就买吧。”他这辈子都是要在海口的,要是沈书娴想偶尔到别处去,陪她去走走也没什么。

海口的春天来得早,沈书娴嫌院里的花草比较多,衬着春天派来花匠重新栽种。卫连舟照常忙碌着,就是不用出外海了,并不表示卫连舟要退休了,卫连舟这种不算工作狂,但属于事业心太强,指望着他现在就退休回家抱孩子不太现实。

沈书娴则清闲了许多,未走之前她已经订好家规,现在照规矩来就好了。每日里逗逗儿子,跟来往亲友女眷说说话,日子也过的逍遥,眼前唯一一件就是春分年龄不小了,该找个婆家,按春分说的,她是跟着陪嫁来的,出嫁之后也要继续跟着沈书娴。

沈书娴也觉得这样好,然后让春分自己慢慢挑选,女儿家一辈子的事,总要挑个可心的。到时候她好好的给笔陪嫁,也不枉春分千里迢迢跟她过来的情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