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后娘养的高一、十四班(万字求月票)

一宿没睡好,起来又感觉啥都不是事儿了。

同样万字,同样还债(“莫易小坑”盟主加更、月票1100加更)

————————(正文)

齐磊找了半天,愣是没找着自己在几班。

一直走到八班,和卢小帅碰了个对脸儿,卢小帅一看齐磊从最后一个班走过来的,上来就问:“看见我在几班了吗?”

齐磊摇头,“那你看见我在几班了吗?”

卢小帅摇头,“没有!操,你是不是看漏了?”

齐磊还想说呢,“你特么是不是看漏了?”

两人面面相觑,有点懵。

特么的,老子到底是几班?

……

正好看见唐奕钻进七班教室,俩人赶紧把他叫出来,“你七班?”

唐奕,“啊!咋了?”

齐磊和卢小帅,“我俩还没找着班呢!”

唐奕一听,“废物!从八班往后找吧!前七个,我都帮你们看过了,就徐小倩在一班,肯定在后几个班里。”

唐小奕就关心这些了,都仔细地看过。可惜天不随人愿啊,老伙计们都不和他同班。

卢小帅都无语了,对着齐磊吼,“就说你眼瞎吧!”

齐磊很是无辜,“我一点点排过来的,没看丢啊!”

陪着卢小帅从八班又往后倒,在十班门口碰上了吴宁。

这货上来就嚷嚷,“我找两圏了,没我啊!也没看见你们。”

正说着,财政晃荡了过来。

虽然没有卢小帅和齐磊这么熟,但表面和平还是有的。

“看见我的名字了吗?”

齐磊茫然摇头,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也正在这时,就见付江搬着一张单人课桌和一把椅子从四楼文体室下来。一看齐磊他们在那儿杵着,登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咧嘴一笑,“找不着班了吧?”

大伙儿点头。

付江撇嘴一乐,表情贼复杂,“跟我走吧,哥带你们找组织去!”

说着话,付江出了主楼。

众人更奇怪,高一就在一楼,这是上哪儿去?

结果,付江把他们领到了西教室把头第一间。

就见门梁上支出一个牌子,上面赫然写着:【高一、十四班】!

“我去你大爷的!”卢小帅看见门牌就疯了。

再看门前的名单,得,哥几个一个不少,都在这扎堆儿了,就缺一个唐小奕。

即便齐磊早有心理准备,心都凉了一半儿。

“怎么安排这儿了!?”

抬腿就给了卢小帅一脚,“你特么那张嘴啊!”

开学之前,这孙子就念叨,咱们几个要是分到一个班该多好?现在一语成谶。

也正应了齐磊回的那句,咱几个要是一个班,那这班还有好儿?

卢小帅也无语,“我哪知道一说就中了!”

这都不是他们几个一个班的问题了,说句实话,就是把尖子班扔在西教室,也得骂娘。

至于为什么?

进教室,抬头看。

棚顶一个大泥脚印子,即便经过岁月的沧桑,依旧清晰可见。

齐磊仰脖瞅了半天,蹦出一句,“哥可不是来怀旧的啊!”

这是他初一初二的教室,怎么兜兜转转又回这儿了?

再说了,老丈母娘你损不损啊?也太没把十四班当人了吧?

前十三个班在主楼,有暖气,双层玻璃窗,又暖又明亮,可十四班这教室

齐磊再清楚不过,第二扇窗户的框子都烂了,夏天打不开,冬天得生炉子,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课外劳动。

不是东北人可能不了解,比如…比如入秋之后的糊窗户缝儿,钉门帘子,给窗户钉塑料布,搭炉子,团煤球,冬天带引柴,点炉子。

更要命的是,西校舍是没有门廊的,开门就是露天地。

夏天稍雨,冬天要是再下个冒烟儿大雪,啧啧,守门口的位置得带着手闷子(一种厚的棉手套,带上之后像机器猫。)

“我嚓他娘啊!”财政那个老实孩子此时都爆了粗口,“这啥情况啊?后娘养的?”

动静不小,把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有的面露好奇,有的眼神不善,还有的满眼鄙夷。

比如程乐乐,一头细汗,刚刚也是自己去主楼四层搬的桌椅,正累的气喘。

见财政抱怨,撇嘴瞄了他一眼,心说,看把你装的,上个高中长能耐了?

程姑娘心情当然也不好,她在一中上的初中,也是平房,也十分简陋,就盼着到二中来也享受一把楼房教室的舒适。

结果,徐小倩在主楼那边,就她们分到了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不过,看见吴宁了,稍稍满意了一点。

可惜,吴小贱想死了。

这边,齐磊观赏完自己的杰作,也把目光落到班级的同学脸上。

他们算是来的晚的了,现在全班大部分人都到了。

只能说,章南在坑他!

先说一下十四班的构成吧!

主力军是大议价生,中考400到450之间的。

也有个别是超级低分儿花钱托关系进来。比如,杨金伟。

是的,齐磊也想不明白,怎么把杨金伟的人生轨迹也给改变了,而且还阴魂不散,又和他分到了一个班。

可能是杨大强看齐磊都上了重点,有点挂不住脸面,再加上这一个暑假打儿子是打爽了,做为回报,花钱把他送进来了。

大议价生是最多的,得有四十多个。全学年的大议价生不说都在这儿,起码也有一半儿。

毕竟大议价不便宜,这年月肯花一两万进来的家庭不多。

除了大议价生,就是小议价生,这部分是450到重点线之间的选手。

当然,也是从靠近450的里面掐出来成,这部分很少,只有5个。

齐磊、财政、付江、程乐乐,还有吴宁。

除了大小议价生,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就是哈市下放过来的初三毕业生。

是的,尚北二中再怎么说也是个县级市的重点中学,虽然不如哈市的重点中学,但是有很多在哈市上不了重点,又不想上普高的,就会选择到各县市的重点高中借读。

这种哈市的学生每年都有,但是不多。

之前听李憨憨说过,一个班也轮不上一个,有个别的能有两个最多了。

而且特烦人,学习都不咋地,还仗着是省城来的,人五人六。

而在十四班,这样的有16个,所有的哈市老爷新生都在这儿。

齐磊看了一下名单,嗯,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货干的,名单上不但有人名儿,而且还有中考成绩。

全班63个人,他排第五。

前面一个哈市来的男生排第一,中考491。之后分别是财政、程乐乐、吴宁,然后就是齐磊了。

付江还在他后面,453分。一分儿之差,落出前五。

特别提一嘴,杨金伟倒数第一,234分。

这特么的!!

齐磊尽管知道是差生班,但也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进前五。

好吧,卢小帅也没想到,他能排第九。张新宇更没想过,他400出头儿,在这班连倒数十名都进不去。

其实,齐磊敢接章南的激将法,是有一点底气的。

再怎么说也是重点高中,是从全市的矬子里拔大个,挑最好的生源入学,不像是普高、职高,那边不行就是真不行,没有一点学习天份。

二中的学生再怎么差,起码中考也能考个400来分儿,是有一点底子的。

他再忽悠忽悠,拉动吴小贱、卢小帅他们一起忽悠,老师再负点责任,帮着提高提高,不就上去了吗?

可是现在一看,心有点凉。

还是想简单了,只看章南把十四班放这个地方,就已经表明了态度,就没拿十四班当人呗?

正想着,蒋海洋真的有点气不过了,别忘了,他们哥几个都是有背景的,从前那套拼爹的劲头儿又往上涌。

一脚踹在讲台上,“操!玩呢啊?”

心说,回家得和老头儿说道说道,得找找人了。

他和卢小帅他们是真打算上高中好好学学的,结果你给我弄这么个玩意?

这种事儿在二中不是没有的事头几年,老高校长的前任也搞过,就是分尖子班,差生班的。当然,换了个名儿,也叫进取班。

但听说让人给告了,之后一概平均分班。

没想到啊,今年又来了!?还特么让他给赶上了。

哐的又一脚,把讲台踹的横移,全班都安静了下来,不敢出声儿。

看着前面站着那几个,一看就不好惹。

却是后排聚在一堆儿的几个学生冷笑一声。

那几个都是哈市来的,看衣品就和本地孩子不一样,高出一大截。

其实也不太满意,对他们来说,主楼的条件都算差的了,更别说西校舍,是真没见过这种四面漏风的教室。

但是,比起教室,更看不惯的是齐磊这帮人。吆五喝六的一帮土老刨子,往前面一站,装特么什么装?

其中一个有点上头,怪声怂恿:“使点劲儿呗,踹坏了我帮你赔。”

声音不大,却是谁都听得见,

这是在和蒋海洋叫板。

本来就气不顺,蒋海洋登时就瞪了眼,“来来来,你出来,咱俩唠唠。”

那男生一听,不但没动,反而搭理都没搭理蒋海洋。

人年轻嘴欠,但也不是傻子,欠完了,看蒋海洋那架势,好像也不是好惹的,自然就闭嘴了。

当然,他也不怕蒋海洋现在把他怎么样,毕竟他们这边人多,十几个呢!

就见齐磊捅了捅蒋海洋,让他消消气,又对那边的男生说了句,“都特么一个班的,别找事儿哈!”

付江也皱眉蹦出一句,“这是尚北,当你家呢啊?”

那男生一撇嘴,不说话了,可能也是怕了。

齐磊则是就坡下驴,拉着蒋海洋他们出了教室。

屋里连他们的桌椅板凳都没有,得自己去主楼那边搬。

路上还在发愁,丈母娘不应该这么玩啊!忒黑了点。

这已经不是针对他一个人了。

再回到十四班的时候,班里人基本已经到齐了。

因为齐磊他们来的晚的缘故,先来的都把教室后面的位置占满了,齐磊他们只能在最前排。

虽然都知道还得重新分组分座,可是从这也看得出差距。

好学生都愿意坐前面,前面看黑板清楚,听讲也清楚。

差生都爱坐后面,因为后面有利于搞小动作。

而十四班上下,都想往后躲躲。

此时的高一十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渣子集中营!

一个个从精神面貌上就看得出端倪。

要么像蒋海洋一样,七个不服八个不愤,满脑子都是热血,恨不得逮谁跟谁干一架。

这里面,除了二中和一中来的卢小帅、付江他们可以压着,剩下还有一帮三中和铁中过来的,那边都不熟,看齐磊他们也有点不服。

比如,有个叫王东的,全班倒数第二,不到300分进来的。

这位在三中名头很响,响到像二宝、赵维这种混学校周边的校外痞子根本就进不了三中的大门。

从三中过的新生基本都围着他转,见齐磊他们这一帮在前面成了焦点,眯眼皱眉,显然是不服的。

要么就是那种一脸迷茫、苦大仇深的。

这样的新生一般都比较老实,要么家里条件不好,有点自卑的味道。

这样的放在别的班,基本属于成绩垫底,蔫声不语,班级里的小透明,谁也注意不到的存在。

现在见分到这个乱的一个班,心里更没底,更不敢冒头儿。

要么就是眼神发直,你都不知道他在看啥。

总之,十四班有点惨不忍睹,而且隐隐有些分帮分派的味道,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