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一)

调教大宋 苍山月 2062 字 3个月前

唐奕:

十五岁拜师范仲淹,出邓州,而名闻天下。开始了他以心治世,以诚做人的一生。

二十七岁,携收复燕云之功,晋封癫王。

三十二岁,泪别仁宗,辅国理政。

三十八岁,眼望辽廷倾覆于皇师,天下归一于宋土。

汉家正统终成登峰造极之势,旷古绝今之功也。

遂拂衣狂啸,砸碑而去。

不慕江山功与名,

愿尽此生挽天倾。

谁说世无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唐奕就那么走了,在三十八岁的年纪,放下二十余年的奋斗果实,急流勇退。

才名满宋,富贵及身,权倾当世,亲情不负。

这哪里是两全法,称其“十全”,亦不为过。

可谓之——千古第一流。

当然。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随意。”

这不失一种境界,可却不是谁人都可做到,更非谁人都能理解。

他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不陪他的兄弟亲朋一同见证大宋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为什么如此舍得把他二十二年的奋斗,拱手让人?

在很多人眼中,这就像一个迷,谁也不知道该如果做答。

————————

十年一瞬。

大宋朝的百姓似乎都还记得那个倒转乾坤、挽天救宋的疯子唐奕。

然而,即使再伟大的英雄也有迟暮之时,再辉煌的传奇亦有被遗忘的一刻。

时间!

时间是冲淡一切的源头。

十年不忘唐公之美

那二十年呢?三十年、五十年呢!?

一代人铭记疯王,两代人感念唐公,三代人不忘初心,那百代人又如何?

他注定会被淡忘,注定只是历史长河之中的一朵浪花,最后落笔史书,成为凝固的符号。

就在二程入京讲学,掀起“儒之求索”的第二年。

观澜匪帮的一众兄弟如去岁所约,先后向今上告假,欲行涯州,一探故人。

用苏轼的话说,他唐子浩绝情不念故交,而我等观澜旧友却不能不知师恩。

“他不看我们,那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吧!”

可是,也许是世事无常天意弄人,就在苏子瞻等一众观澜兄弟放下朝务即将南下的前几天,一纸书信送抵京师。

疯子唐奕

病重离世,享年四十九岁。

“”

“”

“!!!”

所有人都茫然若痴,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病重离世?

病重离世!?

“怎么可能!?”苏轼放声长啸。

“他才四十有九!!十一年前还宛若青年,怎么可能说走就走!?”

“我不信!!我要去涯州!!”

“”

与苏子瞻心意相同的,显然不在少数。

一众观澜学子皆不相信,那个壮如蛮牛的唐疯子,一锤能砸碎太祖誓碑的壮身体会就这么垮了?会英年早逝?

行程不变,众人火速奔往涯州一看究竟。这其中,甚至还包括当世官家赵曙。

大宋皇帝得此噩耗,竟也不顾朝臣反对,御驾出京,远赴海南。

“朕要亲眼看看姐夫,才肯相信他真的走了。如果他真的不在了,那朕也好送他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