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祭者之章(二)

纣临 三天两觉 2296 字 4个月前

我负责的主要是纸媒和网络新闻,所以我不是那种需要在镜头前直接采访别人的记者,不用给我配摄影师什么的;我要做的只是去调查、取证,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变成文字报导,交到我的上司也就是主编的办公桌上,只要他点头说着可以刊登,那我就算没白忙活。

我的主编姓罗,今年五十多了,学历不低,年轻时还到纽约先驱报去实习过,但因为能力不行,品行也不太好,实习期还没过就被赶走了。

这事儿整个单位里,除了他本人以外,只有我知道。

因为我调查过他。

很多人觉得要调查一个人很难,不是警察就很难做到,但实际上,只要你懂得一些技巧,并且敢于在法律的边界游走,很多情报都是唾手可得的。

罗主编能在我们这个单位混到如今这个位置,一方面是靠他深厚的溜须拍马、弄虚作假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靠着当初那曾在纽约先驱报工作过的履历。

虽然99%上班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看不惯自己的领导,或是鄙视领导的办事能力、或是质疑领导的履历,但真正会采取行动去证实自己看法的人恐怕还不到1%。

我就是那1%。

在我确定要调任到这个部门时,我就对罗主编这个将来会当我顶头上司的男人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首先,是看书面材料。

罗主编的档案,人事部自然有,虽然我不是人事部的,但我一样能看到,因为我那会儿还是派信小弟;公司所有进过mailroom的文件都会在我们这儿的电脑里留下备份,先备份后打印是基本章程,这是为了防止文件在递送过程中弄丢或者损毁。

尽管这些资料无法被带出公司(防盗措施很完备),但像人事档案这种总共也没多少字的东西,我在看的时候直接背下来就行了别忘了,我可是中文系的。

接着,就是去查探这个人的风评。

这个更简单,每隔一两天,就拿上几杯网红店的奶茶,在下午的空闲时间到罗主编工作的那一层去,找个借口在前台那儿站一会儿,和前台聊聊天,顺便再跟那些正在和前台聊天的ol一块儿聊聊,基本就能探出个大概了。

不过这事儿不能做得太频繁,必须懂得分寸、点到即止;你要是连续一个礼拜天天都去,那个前台就会误会你对她有意思,然后你就必须约她出去,否则她就会发现你其实对她没意思那时候,她就会有点不爽,就算她本来也不喜欢你,打算拒绝你或者把你当备胎,但你如果先她一步停止了某种她认为已经存在的暧昧关系,她就会恨上你,紧接着就会开始在背后说你坏话。

人性就是这么麻烦,懂得揣摩这些的我也觉得这些很麻烦,如果我是个女人、并且生在古代,也许有机会把这些知识用在宫斗活动之中,可惜我不是。

言归正传,在对罗主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我对他那份履历的质疑变得十分强烈,为了验证这点我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办了旅游签证,去了趟纽约。

出发前,我已通过邮件联系到了一位从纽约先驱报退休的老记者,约好了和他一起喝杯咖啡。

我自然不可能在网上直接问他关于罗主编的事情,倒也不是怕留下什么聊天记录,而是你直接问他这种问题他未必会理你。

我与那位老记者接触时是想好了全套说辞的,他以前曾写过一篇挺出名的关于环境治理问题的报导,还差点儿拿了普利策奖,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宣称自己在学校时就是因为读了他这篇报导,才立志成为调查记者的,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因此想跟他见一面,聊上几句,并请他这位人生导师给我传授点经验。

不出我所料,这老头儿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

超过平均水平的高傲、不同程度的自以为是、和渴望被人重视,可说是律师和记者行业的通病。

想象一下,一个差一点儿拿到普利策奖的老头儿,如今退休在家;他还没有老到必须进疗养院的地步,经济上也没什么困难;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从早忙到晚,过去的人际关系也渐渐疏远和减少;年轻时因为醉心工作,妻子早已离开了他,子女们一年里也只跟他见几面

这样的一名老人,需要的是什么呢?金钱?社会地位?这些他不缺、或者说对现在的他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

他最渴望的东西无非是别人的陪伴,这个别人,如果是他的亲人那最好,是朋友也行,实在没有一个怀着善意或敬意的陌生人,也很好了。

那天我一下飞机就联系了他,四十分钟后我们便在咖啡馆里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