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但是简氏嫉恨君后,见到司承砚联想到赵氏在世时如何美艳无双,如何宠冠六宫,心里就不大痛快。再加上简氏使了点手段,又怀上了一胎,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肚子里的那块肉上,久而久之对长子自然淡淡的。

司承砚自此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一个人挣扎着长大,刚满了十岁,先帝自觉后继有人,可以卸下重担,便驾鹤去寻君后赵氏了。

可叹司承砚虽然沉稳早熟,但因年龄幼小,登基之初没少被人欺负,朝野内外,包括后宫当中亲阿么简氏,无数人盼着他死,明枪暗箭更是防不胜防。

司承砚靠着过人的天资,超凡的心智,卧薪藏胆,发愤图强,一点点积蓄力量,蛰伏多年,才逐渐将权势从几位顾命大臣手中夺回来,迄今已经收获颇丰,但是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将异党连根拔除,还欠缺一点火候。

※※※※※※※※※※※※※※※※※※※※

今天这么粗长,拒绝一切不夸奖我的宝宝,哼╭(╯^╰)╮

第78章 美貌小哥儿(十)

当年先帝驾崩时, 敦亲王司承礼不满七岁,司承砚因被记在君后赵氏名下,居嫡居长,占尽优势,尽管身为贵君的简氏极力反对, 最后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权旁落。

出身小门小户的简氏被养刁了胃口,一心想要垂帘听政, 奈何司承砚虽然尊他为太后, 对简氏却无甚敬意,自然不会任由其摆布。

简氏一计不成,又开始撺掇着几个心腹暗中笼络大臣,与前朝瓜葛在一起,, 沆瀣一气,怂恿众人联名上奏,质疑司承砚治国能力。

司承砚见招拆招,下狠手罢黜了几人, 心里越发厌烦简氏和司承礼, 仅有的一点子血脉亲情也断送了个干净。

说白了,简氏这般费心筹谋,还不是为了他的好儿子司承礼吗?

眼看着后宫被闹得鸡犬不宁, 司承砚实在不耐烦再看到他们, 找了个由头, 在贫瘠荒凉的蜀州圈了巴掌大一块封地, 赏给司承礼,又给了个有名无实的敦亲王称号,将人远远地赶了出去。

至于那驻扎在蜀州的五万精兵,名为保护,实则监视看守,且几位将领都是司承砚亲信,谅那司承礼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司承礼离了京城,简氏彻底被掐住命脉,自此老实了许多,起码不敢再整天上蹿下跳了。

对此司承砚只冷笑着评价了句:“难为他这番慈父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