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首日成绩

文艺时代 睡觉会变白 1831 字 5个月前

——《杭城晚报》

“《天下无贼》在金陵影城放映完毕,一向看片比较拘谨的观众居然整齐的鼓起掌。坐在记者旁边的一对恋人,趁着灯光刚刚亮起,拿下眼镜,不停地抹眼泪。”

——《现代快报》

“一位大学生观众说:好感人,我看的时候都哭了。我是周逊的影迷,她在片子里的表演太让人意外了,跟褚青简直天衣无缝。我也觉得冯晓刚挺厉害的,每年都能给我们看到一些不一样得东西。”

——《东方今报》

以上种种观点,又以《羊城晚报》的文章最具代表性,居然在a版开了篇电影评论:

“冯晓刚此次的转型是很成功的,他就抓住了三个基本点,故事、外景、演员。

冯导的编剧资源相当雄厚,换句话说,他的故事要比张艺某好看多了。其实,影片表达的无非是盗亦有道的精神,此种剧情在港台片中层出不穷。但《天下无贼》的节奏把握得更恰到好处,它不是单纯地说一个人由盗变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电影选外景原来那么重要——这是很多人从张艺某影片中得出的结论。而冯晓刚这次也用了很多外景镜头,都是相当壮美。无论是雄浑的拉卜楞寺,苍凉的桑科草原,广阔的甘南荒野……它们都有着神秘的震撼力量,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冯晓刚赢得实在是漂亮!

而这篇文章成立的前提,便是第三点。

《十面埋伏》抬出了一群大明星撑人气,结果被观众骂街。冯导却剑走偏锋,请来褚青、周逊这两大文艺咖,真真达到了令人惊艳的效果。两位主角的感觉,默契,互动,每丝每毫都恰到好处,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概念:

究竟什么叫大演员?什么叫大明星?”

可以说,由于剧本的修改和一票牛掰的演员群体,《天下无贼》再没出现类似于“漏洞百出”、“演技捉急”的评价。

虽然也有一些负面论调,但在整体的大势面前,很快就被淹没其中。

纸媒如此报道,网上就更加炸翻了天,不过那帮货就比较不靠谱了,尤其是褚周二人的影迷:

“哈哈哈,报告一个好消息,今天我去看《天下无贼》了,片子不错哦。”

“这算狗屁的好消息,应该是今天我去看《天下无贼》了,片子不错,而且男女主角更棒哦!”

“一百万个同意!从那对狗男女出来的第一眼,我就忍不住大叫,男朋友还以为我疯了!”

“楼上强行秀男朋友的别走,活活打死!”

“唉,掰提了,眼泪哗哗的。我从《苏州河》就开始迷这对,等了七年总算发糖了!”

“《苏州河》+1,那时我还小,不懂马达和牡丹。”

“《苏州河》+2,那时我还小,不懂马达和牡丹。”

“《苏州河》+3,那时我还小,不懂马达和牡丹。”

“马达和牡丹我不清楚,我就知道褚青和周逊绝逼有猫腻!”

“喂喂,楼上太不像话了,他们俩是绝逼有一腿!”

“有一腿是什么意思,纯洁的我求解释。”

“意思就是,俩个以前从不认识的人坐在了一起……”

“然后呢……”

“然后……”

“当然是……”

“艹!”

…………

10日,夜。

华宜的会议室内,王忠君、王忠磊、冯晓刚、褚青等人围了一圈,经过短时间大密度的宣传活动,大家的状态都很疲倦。

屋里很安静,每个人皆强打精神,冯晓刚还伸着脖子往外边瞅,似乎在等人。

“滴答!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