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大伯是举人,也是可以教科举程文的,只是一来大伯年级大了,又要管族务,精力不济。二来大伯觉得自己乡试名次掉尾,能中举人很是侥幸,怕误了的学生。

大伯早年忙着读书,成亲晚,大伯母是秀才的女儿,家里有个弟弟中了举,补了个外地县丞。

大堂哥林方德,今年二十六,比大哥还小两岁,人老实,耳根软,勉强把《千字文》《百家姓》学完,就死活不念书了,在家管理田地。娶了隔壁村刘大户的女儿,已经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了。

大伯家土地更多一些,有将近三百亩,城里还置办有两间铺子。大部份土地都佃了出去,留了几亩自己打理。

大爷爷常说,林家虽然不需要亲自去地里刨食,但必须知道稼樯艰辛,所以林家男子除了二哥,都下过地。

二堂姐林方淑,已经嫁人,嫁给了一个秀才。

二堂哥林方启今年十八,下过一次场,县试都没过。

二堂哥上一世三十三岁才考上进士,后外放到云南做知县。小时候带着林方旭在村里调皮,读书时又带着林方旭在学堂里捣蛋,两人感情好的可以穿一条裤子。同辈中他是除了大哥外林方旭最信任的人。

林方馨,大伯得老来女,比林方旭还小三岁。全家人都宠得很,宠成了天真自我的性子,上辈子才过成了那样一个结局。

忙到中午,木木带着二木来唤大家回去吃饭。吃了午饭,正是最热的时候,并不急着下地,毕竟林家也不是真的就靠这几亩地嚼用。

女眷们都去歇午觉了,父子三人坐在屋檐下纳凉。

林方旭想着,自己明年要参加县试,还是要提前跟父亲大哥打声招呼,便说道:“爹爹,大哥,我明年打算和二哥一起参加县试。早点下场试试,就算不中,也当是积累经验。”

父亲名成举,独子,跟爷爷一样体弱,从小吃药比吃饭多,成年后身体倒好了,虽然还是瘦弱,却也没病没灾。

据说父亲读书时记忆力很好,能将书本背得滚瓜烂熟,先生讲的释义能一字不漏的复述,可就是没有自己的见解。

考了两次童生试都没过,次次考完都大病一场,将大爷爷吓得不轻,也就放弃了。

也许从小就有爷爷奶奶拿主意,爷奶过世后就听大爷爷的话,所以父亲的性格说好听一点叫不干涉孩子想法,说难听一点叫没主见。自从大哥成年后,家里大事小事一直都是大哥拿主意。

昨晚夫郎提起时,林方勤就觉得小弟还小,可以下一次再去。事实上林方旭上辈子就是三年后才下场的。

现在听小弟这样说,林方勤还挺意外,便问道:“你问过先生了吗?还是要听听先生的意见。你年龄还小,并不用这么着急。”

林方旭回道:“还没有,我回书院的时候再向先生禀告,不过想来先生应该会同意的。上一次童子试,许师兄才十五,就是先生叫他下场的。就是因为还小,可以先试试嘛,若是不中,下次再考时心里也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