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旭珍而重之地将荷包收了起来,想想又让林方远找人打个络子准备挂在腰间时,却不知江南各地是如何的暗潮汹涌。
商仲淹师徒两人该串联都已经联系过了,志同道合的人大部份都一拍即合,但也有少部分似乎有些犹豫,动作太大,也让其他人隐隐察觉到了一些情况,只是并不明了。
就在这暗潮涌动,危机四起时,许昭有些犹豫道:“恩师,您说我要不要给旭哥儿捎个信去,他现在是中书舍人,到时也好帮忙周旋一二。”
商仲淹好笑道:“现在这当口,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你放心好了,你那个徒弟可比你滑头多了,不用说,他也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第六十五章
拇指坡上的普通茶苗已经长成, 林方勤现在也不用四处收鲜叶, 少了一些奔波, 只是找人采摘的时候需要花些功夫,全家人出动不说, 还要注意雇佣的人不能四处乱窜。
等忙完秋茶的制作后, 县城里的收粮官也到了林家村。
比起其它地方,林家村因为有河从村中穿过, 粮食收成倒没有受多大影响,但作为常在外面跑动的人来说, 林方勤自然知道林家村以外的地方是个什么景象, 今年一亩良田,怕是收不了几斗稻谷了。
大魏朝赋税并不高, 经过几次调整后,到现在,朝廷规定的赋税大约是三十税一, 一年交两次, 夏天麦子成熟的时候收一次,秋天水稻成熟的时候再收一次。
风调雨顺的时候, 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一亩最少也有一石的收成, 像林家村那种沿河的肥沃良田, 每年收三石稻谷是常有的事。
按照朝廷三十税一的标准,三十亩地征收一亩的粮食,上等地一般按照两石二斗粮食的标准手收, 下等地按照八斗的标准,新开的荒地、山间的坡地、养鱼的水塘等又是另外的算法。
但不管怎么算,总得来说,若真的只按照朝廷规定的标准交税,那委实算不上多,百姓不说家家富足,但只要勤快辛苦一点,家有余粮还是容易办到的,可惜就林方勤所看到,所听到的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
南北刚统一时,朝堂北方士族势力庞大,江南等地前两年还能三十税一,但随着南方世家渐渐步入朝堂后,土地兼并、隐田隐户等问题也不再遮掩。
一年年下来,普通百姓除了朝廷赋税外,每年还会有许多加饷和分摊,到先帝晚年时期更是越演越烈。
就五仪县一地来说,先帝病重的那两年,杂七杂八的各种税交下来,地里的产出甚至要少上一半还多,直到当今圣上登基后,才慢慢有所好转。到李县令在任时,每年差不多是十五税一的样子,比起杭州、金华那些世家扎堆,十税一,甚至八税一的地方要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