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父一哆嗦,下意识的否认:“不是,你们当然没有错,是这个兔崽子脏!你们肯定是他贪图虚荣勾引的……”
“两位大爷啊,求求你们了,别再祸害我家小川了,我家小川有错,他虚荣,我们会带他回去好好管教的,两位大爷就看在我们家就这一根独苗苗的份上,放我们家小川回家娶媳妇生娃给老顾家续上香火吧!”
顾母直接冲过来砰砰的给两个大汉磕了两个头,闹得两个来演戏的群众演员下意识后退一步,面面相觑,心道这该怎么配合。
还大爷,大清早亡了,封建时代的大爷也都入土了,顾陵川他妈冲上来就又大爷又磕头的,这坑人的钱果然不好挣啊!
顾母为什么磕头呢?
原来她寻思着顾陵川一身好衣服,打扮时髦,一看就是花了别人不少钱,她和顾父要想带走顾陵川,别人少不得要讨回被顾陵川这个败家子霍霍掉的钱,没钱还人家的顾母第一反应就是下跪磕头哭诉。
读取了原主记忆的顾陵川自然清楚顾母的套路,原主上学是政策要求,适龄儿童必须读书,不送孩子读书会被罚款,没有这么强硬的政策,原主父母也不会送儿子去上学。
小学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学校左催右催,催的没招了,顾母就跑到校领导那里去磕头下跪,校领导无法,看原主实在可怜,又是个学习好的孩子,就拼凑了钱给原主当学费。
一来二去,顾母尝到了甜头,只要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儿,就会下跪磕头,甚至还会拉着原主一起。
那时候还没有贫困生补贴,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政策,原主母亲的作为让原主越懂事越难堪,他求过母亲别那么做,但顾母却哭着说儿子贪慕虚荣,嫌弃家里穷。
好在原主争气,在小学读完后,靠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助学金,为了能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原主拼了命的学习,终于在中考的时候成为中考状元,被这所高中免除学杂费招收进来。
原主的父母,人穷志短,慢慢的就被生活磨搓成了畸形的模样,他们轻贱自己不说,还要折断儿子挺直的脊梁骨,倒是应了一句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原主长这么大,被人轻贱鄙视,很多时候就是他父母堪称可怕的行为带来的,原主察觉到了这一点,试图改变父母的思想,但他从未成功过,反而一次次被指责爱慕虚荣。
原主遇到过人渣,但成长途中遇到了更多的好人,当初那个可怜他为他拼凑学费的校长,给他申请助学金的老师,以及提供助学金的那些人,都是原主遇到过的好人,但是,一直以来想把原主拉进泥淖的人,反而是原主的父母。
诚然,他们给了原主生命,养育了原主,但他们真的称不上伟大,顾陵川清楚地感知到,这对夫妇养育儿子的目的,只是为了养老和传宗接代。
他整理原主关于家庭的压抑记忆,没有感觉到丝毫爱的温度,他想,一直以来顺从孝顺的原主,即使只是书中的工具人,其实也在怨恨这对父母。
不然,对方关于家庭的记忆也不会如此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