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你妈的,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登上返回舱的时候,什么大坝,什么建筑群,什么港口,都没完工。我不敢相信留下来的那一小群人能把这项大工程完成,我他妈的不相信!我跟你们一样是满腹疑惑的人。”
第175章 渔樵衣裳
“哦,是这样吗?杨教授。”林城把箱子放在脚边,挨着墙壁,好让它不挡路,“您看,您又告诉了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消息。要思考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得一直这样下去。”
他说着看了一眼耿殊明,耿教授正把自己冲锋衣的扣子和抽绳拉紧。察觉到林城的目光,他抬起眼皮和林城对视,然后笑着把最后一颗纽扣扶正,说:“确实,如果指挥官听到了,他也会很高兴的。”
杨奇华歪了下脑袋,他的眼睛看向别处,冷静而残酷,连话语中都带着科学工作者所特有的精简和枯燥:“听起来你们现在打成一片了。”
“不,不是‘你们’,是‘我们’,”林城说,他向后压着半人高的栏杆,手臂撑起来,“是这个临时基地里的所有人。教授您不能把自己排除在外。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我还记得这句话呢,刚才我听到你们在唱,你们可真懂得赚取我们这些老东西的眼泪。”杨奇华指指自己的眼睛,然后低头去摆弄手里一支笔,笑意很淡。
“那再好不过了。也希望你的眼泪是为英雄而流,喜悦而不悲伤。”林城说,他咳嗽了几声,脸上泛着红晕,“我们还是说说大坝的事情吧,如果杨教授愿意的话。”
杨奇华扭头看了眼实验室内,他的研究员正把受伤的狐狸放进消毒箱中,然后扫描它全身。实验室里估计不需要他,杨奇华踩了下鞋跟,点点头:“我已经把我所经历的都告诉你们了,一开始我们来这里,只是在做一些科考任务,毕竟我只是一个科研专家,那时候的我还不是什么会长。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建造堤坝、城市和港口,这些不在我的关心范围内。”
“那当时上层指挥的人是谁呢?总得有一个发号施令的。”
“没有指挥官,林专家。”杨奇华说,“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军队参与了,一半是军人,一半是执行员。至于指挥层,我见都没见过。”
“标记呢?”林城问,他抱着手臂,时不时打哆嗦,最后他在旁边坐下来,“林子里的树干上有标记,指路用的。”
杨奇华看向林城,蹙起的眉毛表示他对此一无所知:“什么标记?我们跋山涉水来这里的时候并没有留下标记,都是在瞎摸。”
林城没有追问下去,他朝手心哈一口气,撑着膝盖,盯着地上一个斑点,说:“那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海啸,还是飓风?或者诸如此类?”
“海啸,很大的海啸。我们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所以损失惨重。”杨奇华说,他的声音渐渐变得悠远,像是古时候传回来的回音,“海啸过去之后就开始修堤坝,修到一半我就返回了。”
“有多少人跟你一起回来了?”
“所有的科研专家和劳工,只要是非战斗人员全都撤离了。留下的大概有两百人,军队和时间局各一半。他们最后回来的只有四个人,我不知道是谁,只知道回来了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