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回答:“全员备战状态,包括坐标仪。工厂正在夜以继日地组装武器,他们随时都能投入战斗。”
季 点点头,这就是他想要听到的回答。悍马车队开过一条长桥,来到天文台前面,几架侦察机返航了,降落在旁边的机场上,快速反应部队的官兵正在雪地里操练。季 从车上下去,戴着帽子快步走入临时指挥中心,戴上耳机坐下来。天文台台长温稚连带着各组代表坐在了位置上,他们带来了关于深空的信息,这些信息能让人紧张和兴奋起来。
“继续监视,确定目标物将给我们造成威胁后立刻通知我,我的内线电话全天开放。”季 说,“现在开始将实时数据投放到公共屏幕上,信息共享,保持透明。”
*
在那之后又熬过了四个夜晚,符衷每晚都会打电话来,他们聊一些似有似无的东西,聊新鲜的见闻。季 给符衷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在莫斯科留学的经历。有时候他们陷入沉默,两个人都不说话,只是不言不语地想念对方,并不会觉得尴尬或者不自然。他们做着自己的事情,把步子放得轻轻的,好躲过时间的耳目。
在第五天傍晚时分,季 同时收到了来自天文台、空间作战组、地质台和生物台发来的几百份异常数据报告,他通电全球,立刻在临时指挥中心召开了同步会议。
会议中途地面开始震动,地质台发布了地震警告。季 在全频道通话中提醒众人不要惊慌,初始地震不会太强,间歇性震动会给人缓冲的时间。会议在时有时无的震动中度过,季 将分布在南半球的多个军事基地调往了北极。紧接着地质台发布了第二道警告,三级警报在十秒后拉响了。大面积的海冰也在这时开裂了,浓雾像有生命一样激烈地翻滚起来。
“说来就来了,它还挺准时。”有人看了眼屏幕上显示的时钟,“看来是它先沉不住气了。”
基地亮起了红光,夺目的光线经过大雾的扩散,连结成一片,白皑皑的雪原上笼罩着一片奇异的红色屏障。空中飞行的飞机同时打开了旋转警报灯,正在海洋中部行驶的“安澜”号航空母舰同样打开了应急警报灯,航母上所有人员都在等待总指挥部来的命令。
天文台和地质台接连在公共频道和屏幕上投放最新的动态监控结果,最后由季 发出通告:“确认目标打击物位置,危险等级A级。第一先锋队在五分钟后向我报告情况,飞行中队和机动装甲部队即刻起前往指定位置。给我死盯外围监控,注意海洋中的异常生物。所有狙击手在制高点就位。激活脉冲炮塔主武器系统,激活卡尔伯外部空气屏障形成程序。海底行动队把守裂缝出口,空间作战部队准备听候命令发射激光武器。”
临时指挥中心的大会议桌上搬走了所有文件,换上了满满一桌的枪械和弹匣。季 穿好作战服,站在长桌前给自己组装枪支,近卫执行员分别站在两边把弹药归位。地震得越来越厉害了,屋宇开始摇摇晃晃,电路被破坏后,照明灯忽明忽灭,电火花不断闪现,最后彻底熄灭了。备用照明系统开启,季 组装好了枪,提在手里,再把黑刀从箱子里抽了出来。
“将战争状态告知北极基地,并把任务简报一起发给他们,从现在开始两边情报互通。确认黑塔安全和完好无损,就算我们被打得七零八落了,黑塔的防护屏障也必须是最好的!”
“季宋临,开启机器人军团的行动程序。指挥中心负责南边空域,徐迟,你的人管北边,现在可以让无人机梯队开上跑道了。虞黎历、虞裘玮,A区是你们的;安全人员,B区和生化武器存储地归到你们的管辖范围内。冯洮,你带人去一号塔楼,负责‘僵尸区’。所有人打开频闪灯,让空中监控队知道你们的位置。”
“刘继林少校,你在东南角等候开枪命令。在我发出三次哔声后,打响第一枪,并插上旗帜作为地标。随后第一队冲锋,所有队伍后续跟上。”
季 提着枪走出大门,看到两队悍马轰隆隆地从油亮的黑色公路上开过去,他在雾气中闻到车尾气散发的焦油味,这个热烘烘的味道把他的思想带回了非洲的反恐战场上去。战争还没真正开始,但季 已经听到轰隆隆的炮火和接连不断的枪声。同样的黑暗,同样的恐慌,雪水化尽,停僮葱翠的热带雨林拔地而起。灰色的雾漂浮在树冠顶端,凝滞不动。
但他没有退后,他迈出脚步走入浓雾包裹的黑暗中。就像他在非洲雨林里一样,地道里除了黑暗和死亡什么都没有,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跳下去了。
“启动一级警戒状态。”季 在全频道中说,他的话将带来一个伟大的转变,“所有人员听我命令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