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的事情由六房的人商议协作,白苏已经尽可能的将自己抽调出来。然后桃子成熟了,自家院子里就有足足二十颗桃树,被白苏用木系异能催生优化的桃树结的果子不仅香甜好吃数量还多的下人。
只有白苏一个人劳作的果子酒工坊,即将面临整个望江府数百上千棵桃树都要成熟的美好未来。
起码第一年的桃子,是属于白苏的。望江府的人家,自家吃上几个没什么问题,但是桃树上大部分的果子还是要还给白苏的。
就目测,起码能收到上万斤桃子。
县衙这边的地下室,已经有点不够用了。还有他购买的第二个庄子,里面的药材也已经成熟了。现在已经九月了,距离年底的冬天其实也没太长时间了。
已经和二皇子签订了口头意向书,等到了冬天对方过来采购冻疮膏的时候,自己这边总不能拿不出来东西吧。
雇人,必须得雇人了。
“如果是不繁忙的工作,其实可以找文庙那边的孩子的。”雇人这种事情,因为牵扯着要来县衙后院帮忙的事情,会打扰到白苏和石菖蒲的二人世界。
所以于情于理,都是要和石菖蒲商量的。
石菖蒲停下手里的事情,毛笔在纸张上悬空了半晌还有迟疑的看向白苏。水泥厂那边雇佣的是整个望江府风评不好的那些混子,因着将那些人全部‘抓’了起来,整个望江府的风气都好了许多。
药材那边雇佣的大部分都是永宁村的人,这一点石菖蒲也不会多说什么。
白苏整日要在县衙忙碌,就算不是公务私事也是一大堆。和白苏相比,石菖蒲都被对比出外向的性格来了。而且石菖蒲总是在书院那边,接触的人多了,知晓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
起码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上面,石菖蒲知晓的事情更加的接地气更加的贴近生活。
白苏恍惚了一下,也想起来了文庙那边的情况。文庙常年收养被遗弃的小孩,当初他和石菖蒲第一次去文庙上香的时候,还捐了一百两银子的。
这事儿倒是提醒了白苏,望江府可以创办一个属于半官方性质的孤儿院。其实在华夏的历史之中,哪怕是追溯到封建王朝,像是孤儿院和养老院很多朝代也都是有的。
虽然名字不尽相同,但收养被遗弃的孤儿和老人这种事情,倒是本质上的相同的。
望江府自然是没有的,也许以前有过吧。上一任县令做了足足九年,三次考核都没评上优秀升迁也不知道是谁更悲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