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院后面也被白苏改造成了一个小型试验工坊,里面所有可能用到的工具都有。白苏站在工坊门口深呼一口气,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与其紧张的度过三天等待的时间, 还不如用这三天时间为石菖蒲准备一份儿他一定会喜欢的庆祝礼物呢。
造纸术从被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之后,就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工艺流程。哪怕是到了未来的后世二十三世纪的时候,制作过程中添加的东西越来越多,制造的纸张越来越精致美丽,但四大工序,基本还是没变的。
操作台那边,早已经堆放了白苏提前说过的各种原材料。为了美观还有节省的缘故,大部分的原材料白苏换成了竹子。从竹竿儿到竹叶什么都有,为了以防万一树皮破布什么的也准备了一些。
鉴于使用破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破布里面的麻纤维,所以白苏也弄了一些苎麻和大//麻。这里还是要必须说明一些的,古代的大//麻指的是青青白白的一种职务,可以加工生产麻布的那种,并不是后世那种贩卖就要被枪毙的东西。
旁边一个大锅在白苏回来之前就已经点火开始烧水,等白苏进工坊的时候,锅里的水已经煮开了。看着准备就绪的一大堆东西,白苏也是心生感慨。
怪不得那么多教授做实验的时候总是会弄一大堆的助手,有人打下手的实验真的不要太舒心啊。
将切好的竹子、竹叶、树皮和一些苎麻一起扔进锅里蒸煮,让它们脱胶分散成纤维状的东西。这一步还是花了一点时间的,白苏毕竟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现阶段并没有大量投入原材料,只是弄了一小部分实验。
经过半个时辰的蒸煮,原材料全部散开。第二步就是打浆了,将蒸煮出来的东西再用铡刀切割成小块,越小越好。切好之后再捶捣,白苏一边做一边觉得中医简直是精华中的精华。
没看就连炮制中药的这些工具都能用在多个方面,省心省力的厉害。
等将东西捣鼓成纸浆之后,开始抄造。将纸浆渗水制作成浆液,然后用提前准备好的篾席轻轻的捞起来,使纸浆在篾席上形成薄片状的湿纸。
最后一步就简单了,将铺满湿纸的篾席放到外面晾干就好。
做完一遍之后,白苏总结了一下经验。然后按照自己分类,又制作了一些纯树皮和树叶弄的和纯粹用竹子弄的。
因着竹子的纤维硬,不仅脆还容易断,所以在制作过程中是要多加一步添加一部分的矾或者树胶的。具体要添加多少,这些理论知识还都是需要实践才能总结出来的。
等白苏回过神来,觉得腰酸背痛的厉害。抬头看看已经泛黑的天色,不知不觉中自己居然已经忙碌了一整天。
从早上送石菖蒲进了考场开始到现在,差不多也有五六个时辰的时间了。果然,忙碌能让人忘记时间啊。
白苏揉着腰往休息台走,就看见门口多了一张小桌,桌子上摆放着四菜一汤。白苏的工坊是不允许别人随便进入的,想来是种植园里的下人在喊了人之后没得到回应只能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