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顿住,半晌不说话。
孟何知道故事该告一段落,或许不该继续讲下去了,后来的日子若是没有光彩,还有什么讲下去的必要。
可孟何又想起孟醒一开始提到:他做了左相,还住在京郊的院子。想必还有几番奇遇,他总想知道故事有些什么转折。
所幸孟醒并不累,他继续讲下去了:“后来我被一户人家收养,认了那家户主做义父。当时我在阿娘坟前晕了过去,义父举家从京城搬走,路过便救了我。还说他们有一个早逝的儿子,若是安然活下来也该有我这么大了,见我可怜便收我做了义子。”
“义父人真的很好,收养了许多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还有比我大的,长得好,穿的也好。义父说只要我乖乖听话,他也会很疼我,比对他们还要好。义父还为我治了腿伤,可惜因为未能及时医治,所以没能完全治好,落下了跛脚的毛病,义父发了好大一通火,说着跛脚的男孩该多么难看,走路一跛一跛该多么让人厌烦。我猜想义父恐是怕我将来不好娶妻,妻子会嫌弃我跛脚。还是我劝的义父,我说我将来不想娶妻,跛脚也能在义父身边尽孝,他才熄了怒气。”
“义父给我买好料子做衣服,吃食也是好的,还让我去上了私塾。私塾里的先生特别喜欢我,总夸我聪明,将来一定能有大作为。好像一切都忽然发生了转变,我过上了和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初时我常想,若是我爹不是孟自,或许我一开始就能受到这些疼爱。我特别想阿娘,看着月亮想,只要是晴天能看到月亮的时候我就想,先生夸我的时候我也想,我想阿娘会高兴,我会在有月亮的晚上给阿娘背书。”
孟何听到此处,觉得已然没有再听下去的必要了,孟醒遇到了一个人特别好的义父,供他上私塾,想必后来孟何坐上宰相也是他义父悉心教导的结果。至于忘冥为何留孟醒在黄泉待着,他尚且没有头绪,或许同孟醒一生未娶妻有关。不过今日他实在是乏了,正想同孟醒讲声他要去歇息了,故事明日再讲,孟醒却冷不丁的道:“义父很好,所以我杀了他。”
“我第一个杀的人就是他。”
“什么!”孟何顾不上方才要同孟醒讲要去歇息了的话,不可抑制地发出了一声惊叹。
“那一家人都很好,上下一心,义父喜欢的人会受到特别好的待遇。像一只领头羊带领着羊群往某一个地方走,那个地方是深渊还是草原,领头羊后的羊群不关心,他们只跟着领头羊走,不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我顾虑着他们可能只是听义父的吩咐,所以我只杀了那只领头羊。他们该庆幸有一个领头羊,到达深渊时领头羊先掉了下去,他们才得以活命。”
孟醒说这话时表情甚至没有什么波澜,仿佛他杀的不是他方才口中对他多么好的义父,而是一个早该去死的人。对比之下,孟何便没有那般云淡风轻,他甚至想要拍着桌子站起来,质问孟醒为何这样对待口中的恩人。好在他忍住了,他想自己或许是过于劳累,情绪起伏没什么定性,又或许是去了一趟凡间,对自己有了什么影响。不该,他不该这样的,他该云淡风轻,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听客的姿态,只管听才对。为别人的人生感到悲愤,不是他该有的情绪。
孟何感觉没有那么乏累了,他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可孟醒却顿住了,迟迟不开口,是在思忖着该如何继续下去吗?还是,在为他杀了义父找寻一些当时以为必须要如此做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