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承兴帝幽幽一叹:“这话你早该对他说一遍。”

“便是臣说了,殿下也会坚持要去的。”李凭瑞笑道:“陛下不必忧虑,筹五十万石是功,筹十万石亦是功,何况安王既然说他有办法,那恐怕筹得不止臣估计之数。陛下送安王殿下出去,不就是想让殿下有功傍身吗?”

承兴帝道:“朕让你在朱廷一事中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及他的功劳,又让他以赴封地之名暗中筹粮,你可知朕的意思?”

按原本的计划,褚琰应在成国公一事中继续深藏功与名,但承兴帝却临时起意,让李凭瑞将安王在谋划中所做之事尽数讲出,后承兴帝又以“安王在封地静心修身”为名,暂缓对他的封赏。

李凭瑞心中早有猜测,只是身为臣子,这种猜测是万万不能说的,此时承兴帝会自己提出来,李凭瑞也不感到意外,但面上斟酌了一下:“臣……明白。”

承兴帝却抬头看了他一眼:“既然明白,犹豫什么?”

李凭瑞面色淡定,语气里多了几分恭谨:“臣本无心弄明白,只是陛下提点了这么多,臣不明白也该明白了。”

承兴帝立刻便听出这话的潜台词是:臣忠于您,无心揣测别的,但若是您想要臣想别的,臣便去想。

承兴帝心里更加满意了几分。

“朕是让他立功,亦是为难。去南晋筹谋的主意是他自己提出,他清醒不过一年,更从未出过远门,却敢把主意打到南边,说他不走寻常路也可,说他不知天高地厚也可。朕给他定了难上青天的五十万石,是为让他知晓纸上谈兵不可取,方案说得再可行,也得考虑实际。”

李凭瑞暗暗想:万一真让安王凑全了呢?

承兴帝却是跟他想到了一块,又道:“可若是他真做得到,那朕便也无需担心他空有点子,而无脚踏实地的本事。”

李凭瑞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安王殿下年轻,缺乏磨炼,此番的确是个好机会。”

承兴帝见提点的差不多了,便将那微微卷曲的纸条推到他面前:“凭瑞,春闱将至,这一批门生如何培养,你应当清楚的。”

李凭瑞当即坐直,郑重地接过纸条:“臣知。”

他垂下眼,见那批命写得极简:多智必挫,方成大能。

不久后的春闱,李凭瑞作为主考,自然可以收揽一批无依无靠的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