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路上,倒也真遇到了几个不知怎么混进城的难民,企图抢路边摊子上的包子,被几个匆匆赶来的捕快给架起来丢出了城门。

捕快们近日工作量激增,很是不悦,一路上骂骂咧咧,暗指涯州的官府不作为,故意放灾民到他们这里来。又骂那些难民:“咱们县老爷可不是涯州那些无能之辈,治下极严。凡是流民,没有身份路引的,要么进牢里待着,要么被打成奴籍发卖。哥儿几个好心,念你们初犯只是赶你们出城,识相的就滚远点儿!”

那些难民被赶出了城,当场就蹲在城墙根儿哭了。他们原本都是好好的良民,自然不愿意被降为奴籍,辱没祖宗祸及子孙。要不是老家受了灾,谁愿意沦为流民?

可是县城不肯接纳他们,官老爷不愿意开仓赈灾,他们就只有饿死的份儿了。

王大伟远远的看着一家四口抱头痛哭,那家大点儿的女儿哭道:“爹、娘,你们把我卖了吧,卖了我,好歹咱家人还能活着……”

女孩儿凄凄惨惨的哭声令人动容,连守门的小兵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可这话说得容易。奔来妙竹州的难民也不是一个两个,琼水县之前就已经抓了一批降为奴籍,如今人口市场都饱和了,想卖|身|都找不到买家。

王大伟瞧着这场面若有所思。这些灾民少有单个儿一人,大多拖家带口,三四人、四五人一行,其中至少有一个青壮年,要不也难以跋涉百里到此地。

像方才那一家人,便是三十岁左右的夫妻带着一儿一女。

王大伟同情他们,可若想把灾民们吸纳到村子里来,村民们必然不会同意。他如今刚刚继任村长,尚未给村子带来任何效益,村民们只想按着他继续吸血,并不怎么信服于他。

还得从长计议才是……

寿材铺在北街的尽头,小小一个门面,只摆着些香烛、元宝和黄表纸。铺子门口还放着两个纸人,一左一右,童男童女,乍一看颇为吓人。

伙计见了人来也不似别的店铺那般热情招呼,只冲着王大伟点了点头,全程无话。毕竟现在不年不节,会来寿材铺大多是家里人出事儿了的,没谁会有好心情。

王大伟扫了一眼铺子里,没见着棺材,便开口向那伙计询问,伙计这才开了口:“有,您跟我到后头来。客官是要现成儿的还是订做?我们这里也有好木料。”

现成的就是家里有人忽然去世,来不及备棺材。订做则是很多人趁着活着,给自己来预备下一口棺材。

“要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