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日头毒辣辣的,田里仿若蒸笼。

大家浑身上下被苞米叶子弄得奇痒无比,汗水直流,衣服紧贴在身上。

可看到丰收的果实,所有人也顾不得这些,忍一忍晚上回去洗个澡就好了!

傍晚,驴和牛的作用再次发挥,成堆的苞米装在车上拉回家,在院中堆成小山。

夏季温度高,玉米棒子很容易受热发霉,全家人挑灯夜战,将所有外皮剥去散热。

之后将玉米头上的穗子当绳,把两个玉米扎在一起,挂在院中的各个角落。

到了夜晚子时,齐婆婆和刘婶端来鱼酱,这是用溪流中的小银鱼做的。

然后配上菜园中的大白菜叶,将鱼酱和米饭放在菜叶上,再整点葱丝、黄瓜丝打成饭包,那叫一个香。

大家吃完夜宵,一直干到丑时,这才纷纷回房休息。

(夜晚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第二天,黎明的曙光照在院中,院墙和屋檐下挂满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全家人早早起床,沐浴在晨曦中,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

这些天一直艳阳高照,是晒玉米最好的天气。

一直等到玉米晒干,就要开始脱粒。

古代没有脱粒机,全靠人工一粒粒剥下来。

一家人又花了两天功夫,将剥下的玉米粒装袋,背到房顶再晒两天便入了仓。

而光秃秃的玉米棒骨则堆在柴火房,这是入冬最好的烤火原料。

这天清晨,刘婶用磨好的新鲜玉米面,做了锅贴饼。

玉米饼贴金灿灿的,再抹上一层晒好的西瓜辣酱,脆香脆香的。

吃完早饭,年晓米玉虎、妞妞和熊二去渔场玩耍。

路过田边的小溪,那里长满嫩绿的野芹菜。

年晓米弯腰薅了几把,打算带回去喂鸭子。

突然,一块青石上,有个陀螺般大小的家伙闯入视线!

它浑身毛茸茸的,底部的盖子与身体分离,像在张嘴觅食,又似在翘鼻呼吸。

哈哈,田螺姑娘!

年晓米想到香辣无比的爆炒田螺。

田螺生长在湖中,每年四月份,它们就会从深水区移至浅水区,吸附在浅滩、石壁、稻田中,一直延续到秋季。

年晓米让玉虎回家去拿竹篮,自己则卷起裤脚,踩在清凉的溪水中,慢慢移开石头。

受惊的田螺立刻收缩,扑通一声,落入水中。

年晓米还没捡起,就被熊二抓起,“格崩格崩”咬了起来……

等玉虎跑回来,三人不畏炎热,头戴草帽,臂跨竹篮,弯腰屈膝,在水里开始捡拾田螺。

没过多久,便拾得钵满盆盈,满载而归!

第二天中午。

年晓米将泥沙吐净的田螺拿了出来,再次清洗一遍,剪下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