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堂盖起来,村里面的老少爷们儿们都是十分开心的,特意来询问学堂先生的束脩。
要知道在古代学堂的束脩,一般都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多数农家人,都负担不起这部分费用。
刘洛尘的本意是修建学堂实惠乡里,也算做善事,自然不会将束脩的价格定高。
对于族中刘姓的孩子,如果天资卓越的,会通过族中中公田产耕种收获的钱,用来供给他们念书。
而对于本村八岁以下的孩子,都采取免费启蒙,只要孩子愿意,都可以免费到学堂当中读书。
八岁以上有意科举的,每人每学期缴纳五十文钱即可,如果家中没有钱,也可以用粮食抵。
而学堂当中所有的桌椅板凳,以及教学用的书本,都是由刘洛尘购买。
这些孩子们如果想要将书本带回家,只能好好练字,然后自己抄书,否则古代的书本也是极其珍贵,价值不菲的。
在古代科举是个漫漫长路,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能够问鼎一甲二甲进士的,屈指可数,先别说这纸墨笔砚的费用颇高,就连赶考途中的路费,只怕一家人不吃不喝,对于穷困人家也是凑不齐的。
为了解决真正贫困的农家学子路费的问题,刘洛尘也特意成立了助学金,鼓励学堂中的孩子们积极参加科考,只要童生试过的人,就可以在助学金中领一笔钱,充做赶考的路费。
不过为了以防一些有心之人,借助基金谋取自己的利益,刘洛尘也特意定下了许多详细的规则,对于每一个在学堂领取助学金的农家学子,都会仔细调查,确定无误之后才会发放。
而附近几个村庄的村长,听到了这个信息都闻声而动,跑到刘家村来几次,跟刘家村村长套近乎,就希望自己家村中的娃娃,也能够到学堂读书,能够识文断字以后也能够有个好出路。
这十里八乡的多数都是沾亲带故的,刘村长也实在是不好推辞,只能厚着老脸,征询刘洛尘的意见。
刘洛尘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只不过外村的娃娃们八岁之前每,季度要向学堂交二十文钱,如果确定科举之后的提高班,要每季度交五十文钱。
虽然有些人对于刘洛尘这一决定颇有微词,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刘家村的娃娃们八岁之前读书都是不要钱的,他们外村的娃娃要钱,有人私下议论,谣传骗你故意坑骗百姓。
不过真正聪明的人对这个说法简直是唾之以鼻,早早的将自己家娃娃送到学堂之中,早些受启蒙,读书认字才是真的。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刘老爷将那么大的学堂盖起来,而且负责夫子们的工钱,他把真金白银的砸下去都没有说什么,自家娃娃也不过是一个季度交二十文钱罢了,就这些树修连一般夫子家的三分一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