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爸啊,你们怎么不说一声就搬出来了?”周全拍着小院的大门,对着里面的父母哭诉。

要不是周老爷子在搬家时说了周全夫妻不给他们吃肉的话,这会儿肯定有不少爱凑热闹的人劝他们搬回老宅了。

对于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来说,他们才不管是谁对是谁错,他们要的就是一个伸张正义的名头,实际行着助纣为虐的举动。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这样的话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口嗨一时,却害了人一生。

因为周老爷子提前打了预防针,所以没有人出来劝,就怕周老爷子到时没肉吃跑到他们家吃饭,周老爷子可是说了的,谁要帮周全说话,他就找谁去。

惹不起,惹不起。

因为看热闹,也就没人告诉周全,他爸妈不在家,在广场和人跳广场舞呢!

周全哭诉到天黑,也没有人出来理会他,最后眼瞅着再不回去只能喝剩汤了,周全抹了把半点眼泪也没流的脸,骂骂咧咧的回老宅了。

回到老宅,果然已经开饭,却没有一个人叫他回来吃饭,周全又开始骂起了儿子和妻子。

周老爷子带着老妻跳了广场舞回来,听邻居们说了周全的反应,淡然一笑。

“随他吧!反正我算是看明白了,大儿子是靠不住的。二儿子每个月给我打三千块钱的生活费,说是周阳现在能挣钱了,所以多打一千,我和老婆子在镇上开销少,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钱,还想吃什么吃什么 ,不用看儿子媳妇的脸色。”

周老爷子一番话引得许多老人的赞同,好些老人和周老爷子一样生了好几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孝顺的。

平时在儿子家吃个饭,还得看儿媳妇和孙子的脸色,时间久了他们也就不愿意去了,让每个孩子每个月给他们出生活费,不出的就告他们。

这可是他们镇上老人经过十几年得出来的教训,现在周镇上住着的基本都是老人,他们不愿意去儿子、女儿家讨嫌,手里拿着生活费,日子过的可逍遥了。

“老哥哥,你总算看明白了,你以后还得靠周警官给你养老。”

周爷爷在一旁抽着叶子烟,顺便提醒这个老哥哥一句。

“阳阳也是个好孩子,你一个月三千生活费,城里人都没有这么多,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呢!”

“哎,我以前做错了,我也不去为难周敬和周阳,我就在小院住了,以后我们家做个伴,周敬回来也能找着他爹妈在哪。”

周老爷子后悔啊,要是能早些看明白大儿子不是个东西,他也不会临老了还受大儿子的气。

和小儿子一家住,虽然没有儿媳妇,什么事都要自己搭把手。但是在大儿子家,他和周老夫人也同样是自己做,做的还更多,连饭菜很多时候还要他们帮着烧。

有了这个教训,周老爷子再傻也知道,以前周全就是冲着他的养老金和周敬给的生活费才明着孝顺他们。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一点也和孝心沾不上关系,除了嘴巴甜点,他们不仅搭了钱,还要侍候老大一家子。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几十年白活了。

虽然搬来小院还是要自己做饭,但就像他前头说的,想吃啥就买,不用看儿媳妇和儿子的脸色,又有啥不好呢!他和老伴腿脚还算利索,自己也还能照顾自己。真有一天照顾不了了,老二也会请保姆来照顾他们二老。

至于不接自己过去住就是不孝顺的话,老爷子现在也不信了。

再说接他去新家住,老爷子还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周阳呢!他对这个养孙并不亲近,甚至可以说是不好,这样他怎么有脸面去住养孙买的房子。

没错,虽然镇上的人没说,但是都认为周阳在外面是干大事了,不然周家怎么说搬就搬,还把家里的东西都送人了。

以周父的那点工资,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但是想要买套房子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大家默认是周阳出息了,这才带着父亲搬了家。

派出所的人也说了,周父调到了市里的派出所上班,不会回来了。

“能干的人,就算再没出息,他也是能干的。”周爷爷说的就是周父,一直以为他就这样了,毕竟受了伤,还能继续在派出所干事已经是格外照顾了,没想到人家还能调到市里去上班。

就连周父放出自己拿钱买的车现在大家也反应过来了,这哪里是周父买的啊,根本就是周阳出的钱。

首富都说了,周父开的车子少说要一百万,这还是不加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