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傅少阁说:“这些作物,本土都不曾见过,应当是海外作物。臣差人问问外祖,或许会有收获。”

顾励喜道:“好,这事就交给穆丞相与傅寺丞了。”

内侍收了碗筷,顾励带着穆丞相、傅少阁移入东暖阁内,继续讨论发行纸钞之事。

傅少阁吃饭的时候已经想了许多,有了考量,开门见山地问:“陛下若要发行纸钞,可曾备下金银作为储备?”

穆丞相蚊香眼:“为什么一定要准备金银?”

顾励说:“纸钞的面值购买力,取决于和金银的兑换比例。如果不准备金银并且放开兑换,百姓们怎么可能放心使用纸钞呢。”就比如人民币是可以去购买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要发行纸币,一定要开通纸钞与金银的兑换比率。

穆丞相还在琢磨。

顾励继续说:“现在太仓府库内有一百万两白银,朕另从内廷府库取二十万两黄金,作为储备金,发行价值六百万两的钞票,傅寺丞以为妥否?”

傅少阁想了想,点点头:“可以。”

穆丞相蚊香眼:“陛下,老臣不明白,发行六百万两的钞票,为什么不要准备六百万两白银?”

顾励解释道:“因为持有纸币的百姓不会在同一时间全部要求兑换白银,所以朕只需要保证这储备金能供应日常兑换所需就够了。”

傅少阁却问道:“发行纸钞之后,陛下打算几年印发一次纸钞?几年回收一次旧钞?旧钞与新钞的兑换比例是多少?”

傅少阁又问到点子上了,顾励想的是,他赦免全国三年的农业税,那么这农业税,就由每年的通胀税填补,譬如去岁朝廷在全国范围内收取的粮食大约是一千万石,那么,便可以印制等价的钞票投入到民间,相当于把民间的财富抽取上来。因为这么一来,会造成通货膨胀,百姓手里的纸币会贬值,所以这部分收入称为通胀税。

现如今的后楚,贫富差距太大,有的人穷到田地都没有,有的人家富到可以取鱼脑做豆腐,那些靠种地勉强维持生活的人,没有能力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反而更小。就譬如穆丞相手里只有一元钱,顾励手里有一万元,某一天纸币通通贬值两成,那么穆丞相损失的是两毛钱,顾励损失的是两千元。

三年之后,等底层的穷苦百姓们家里有了余粮,顾励便可以照常收农业税,不必再通过发行纸币筹钱了。

不过顾励是这么想的,却绝对不能这么说。穆丞相当了三朝宰相,想必资产颇丰,傅少阁外祖家又是做生意的。顾励的通胀税,收的就是他们这帮有钱人的财富,顾励若是直截了当把心里话说出来,这俩人还不得拼死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