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桑吉一鸣惊人。
这场重头戏,他不但一次就过,而且得到了导演组所有大导演的交口称赞。尤其是他以元恺体隶书写出诏书全文的场景,让这些导演深感意外,然后就如获至宝。
历史上,刘元恺在琴棋书画上都达到了大宗师的级别。他写的书法、画的泼墨山水、下出的棋谱、创作的琴曲,大部分都是经典。尤其是他人生的中晚期,经历了艰难坎坷大起大落,作品的境界飞速提升,令人高山仰止。
在联邦的历史中,他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所以电影里会用较大篇幅来表现他一生中几个最重要的场景。两个小时的片长里他独占十五分钟,群星荟萃,他是最亮的那颗星。而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需要白桑吉尽可能地还原摄政王当年的气魄与风采。
这很难,即便是从事演艺生涯多年的老戏骨也不敢说完全担得起来。这也是导演组忧虑的原因。但是,现在白桑吉在第一场戏里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演技和强大的气场,让导演们欣喜之余放下了一大半的心。
接下来基本上就从头开始拍。刘元恺接到皇帝兄长的电报,立刻回国,在病入膏肓的皇兄榻前成为托孤的摄政王。皇帝驾崩后,他扶着幼小的皇帝坐上龙椅,开始励精图治,希望能挽救大汉江山。他顶住守旧老臣的压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从国外归来的学子,大力推行科学研究,建立工厂,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加大粮食产量,尽力使百姓吃饱穿暖。他还下大力气肃清整治,惩办贪官污吏,褒奖清官能吏。他还拿出皇家私产与皇帝内库,发展军备,从严治军,希望能靠自己的军队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周边邻国的骚扰。与此同时,他还要顶住来自太后及其家族争权夺利的种种举动,压制住宗室蠢蠢欲动的野心。
时间太紧迫,他没办法细水长流,温水煮青蛙,只能乱世用重典,采取暴烈手段,抄家、流放、斩立决、绞立决。他坚守的底线是不搞诛连,不会满门抄斩,更不会诛连九族,但对于违反《大汉律》以及公然与他对抗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下重手整治。
改革总是会伴随着大量的鲜血与死亡。
他在回国之前,亲眼目睹了北罗洲最强大的意坦利王国的动荡。议会与王权尖锐对立,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逮捕或暗杀有名的政治家,而议会却鼓动工人和底层士兵,悍然发动“蓝色革命”,最终将国王与王后送上了断头台。那段时间,到处都是枪声与鲜血,悲伤与哭泣,整个国家几乎陷入分崩离析的绝境。平民被杀的不少,王族被杀的也很多,双方得不偿失,最后只能坐下来谈判。新上任的国王与议会的新议长都比较温和,经过两年多的拉锯战,终于达成共识,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了共和。
刘元恺不希望大汉朝也出现那样的局面,因此先发治人,希望推动国家的发展进程,立刻实现工业革命,让百姓看到希望,有识之士更能认清光明的未来。
但是,历史的车轮终究是毫不留情地辗压过来,让他无法抵挡。
一群出身于没落贵族、乡绅地主、工农兵学商等家庭的留学生聚集在意坦利王国,从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渐渐有了清晰的政治主张。他们也要推翻祖国的帝制,连君主立宪都摒弃,只追求真正的民主共和。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幸福,国家才能强大。
他们回国后,迅速发展壮大,势力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不断发动工人学生游行示威、农民暴动、士兵起义,全方位多角度地撼动大汉皇朝的统治,很快就宣布成立南方革命政府,与北方的皇朝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