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还不好?”
宁启言看着杜程,突然也笑了起来。
没错,有钱还不好?他们在这纠结啥呀!
看着杜程和宁启言没心没肺的笑着,宁晓文无奈,也不知该说这俩年轻人心大,还是该反省自己小家子气。只不过在现在这种存款过五千,就算是小康之家,存款过五万,就算是有钱人的时期里,宁晓文看着他们家这些信用点,总觉得有点烫手。就算这些信用点都是他们清清白白挣来的,他也不自在。
宁启言倒是没宁晓文那么纠结,想通了之后,他倒觉得这些信用点也没多到哪去。眼瞅着新城这边已经放出风声,近期估计就要把市民全部迁回来过冬,到时候大家都忙着搬家适应新环境,他们就雇不到这么多人帮忙打理大棚了,就凭他们自家这几个人,只能改种生长周期长的青菜。那样的话,产出就会减少,交易额自然也跟着下降,连带着冬天一到,就算有大棚保温,也不可能像空间里气候环境那么适合植物生长,产量自然也会受影响。再转过年,大家又不是傻子,亲眼看见这些蔬菜这么畅销,家家户户肯定也会多少都种一些,就算不卖,留着自家吃,也比买着划算。要是再有几个有魄力的,就算不能承包这边整片的农田,在山里多开些地,大量种植青菜,肯定也会分走一部分零散的市场。
也就是说,短期内像之前三个月那么大量积攒信用点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了。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他们家一年的收益,差不多就在一百万信用点左右了。
一百万看似不少,但相比这次三个月就收入七十万,也不算多。更何况一旦董文安那边联系到农耕机器,还不知道得花多少信用点。
想到这些,宁启言收起笑容,重新看向正显示着余额的机器。
七十万……
有点少啊!
第103章 宁农场(四)
D市的搬迁,从重建之初就有消息传出来,一直传到十月份。传来传去,眼瞅着气温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少人从满怀希望到后来失望的以为今年还得在山洞不停的烧煤取暖,没想到政府突然一声令下,只预留出两天给大家收拾东西的时间,然后一周之内,几百万人全部住进了新城。
好些人直到搬进新分配的房子里,还有些回不过神。
和之前白诚毅猜测的一样,新盖的那些居民楼每户不可能只住一家人,但凡人数在四人以内的人家,三家人合住一户房子,两个卧室各住一家,客厅一家。要是五到七人的人家,两家分一户。平均来说,六十多平的房子要住进去十二三个人。再加上挤得满满当当的大学城,新城里已经能够烧锅炉供暖的所有建筑,把D市幸存的几百万人全塞了进去。
回忆一下不大的七层楼房外,入住前停留登记的那么多人,白诚毅他们打了个哆嗦。亏了他们不用和那些人一起挤,虽然省了自己取暖的步骤,但想想也知道,人多事儿多,指不定这个冬天得多“热闹”。他们还是安安心心住在宁家农场里吧,再说自己烧炕,嫌热就少烧点,嫌冷就多烧点,多舒服!
相比在农场住的格外舒坦的白家和汪家,宁启言到现在还在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