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组拿来一包烟, 苏锦词拆开给那中年大汉递了一支:“大哥怎么称呼,您这是竹篓里背着啥呢?”

“妹子若是不嫌弃,称呼咱一声牛哥就行。上面是割给猪吃的野草, 下面是甘薯咧。”牛哥说着, 拿着苏锦词给他香烟闻了闻,咧嘴笑道:“哟,是大中华呀!”

“识货!”苏锦词挑起拇指:“看来, 牛哥是深藏不露啊!”

“啥深藏不露啊?不过是以前在外面做工, 有幸抽过几回。”牛哥说着,边把香烟捌在耳朵, 边问道:“妹子,我看你像是城里人,怎么到咱们村儿来了?”

“跟朋友一起出来玩,路上遇到一个上学迟到的小朋友,所以捎了他一程。”

牛哥一听,顿时不以为然:“嗨!这些小孩子们读书也就混日子,你们捎什么捎呀,赶紧回去吧,别误了事儿。”

“嗯?牛哥这话我倒是有点听不明白了。”苏锦词问道:“小孩子读书不应该是件大事吗?怎么就混日子了呢?”

“大事儿!那是指你们城里的小孩子,金贵。”牛哥咧咧嘴,露出满嘴黄牙:“像咱们这些地方的孩子,再怎么读书,也爬不出这穷山窝窝,也逃不出给人做工的命,还不如少读点,早些出去干活,好歹还能多存点儿钱娶个媳妇儿。”

“是这样么?”苏锦词反问道:“可多读点书,总归还是有点用处的吧?比如出去给人做工,也能做更轻松的工作,拿更高的工资……”

“哎,刘老师也是经常这样跟咱们说。”牛哥边说着,边连连摇头叹气:“但这不成啊,咱们这山窝窝里,哪里飞得出金凤凰?咱不说别人吧,就说刘老师她自己。”

苏锦词一听,心道终于说到正题,连忙问道:“刘老师怎么了?”

“刘老师当年可是读过高中的人。”牛哥边说边比划:“咱们那个年头,高中生可比现在的大学生还金贵。”

苏锦词点头道:“这个我知道。”

“可你瞧瞧,她读那么多书又有什么?还不是嫁了个只读到初中的男人?”牛哥接着说道:“她男人以前也是我们村校的老师,前几年生病死了之后,她便接了男人的班,从隔壁村调过来当代课老师。她家没儿子,只有个女儿,去年读完高三,却没考上大学……哎,刘老师倒是个好人,就是她那女儿不成器,不孝顺,明明知道家里就穷得很,还在闹着要复读重考……你说说,她一个女儿家,迟早都得嫁出去,何苦读那么多书,花那么多钱,拖累自己的亲妈呢?”

“……”

牛哥似乎说到兴头,哪怕苏锦词沉默着没说话,他也自己长吁短叹的往下继续说:“你看,像刘老师这样的人,都跟咱们一样蹲山窝窝,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

“刘老师的情况,大概比较特殊吧?”苏锦词反驳道:“您看那些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