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古地球时期大家对这几个朝代的研究就很透彻,虽然现在丢失了不少,但是认真查阅还是有迹可循的。关键是他还不想现在就引起业内的注意。

所以论文研究方向就暂定为中国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

说起魏晋时期,他以前还是有所涉猎。

除了魏晋风度,史学家提起魏晋,更多的是动乱,民不聊生,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是,除了长期混战的社会基调,这一时期的文化却是得到了极大发展。中国的南北方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交融。

其独特的胡汉交融特点,直到后世都很闻名。

并且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兴起以及波斯、希腊文化的传入。

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亡过程中,诸多新旧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各种文化的交融,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融。各民族都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带到了中原。

比如,就祈易所知,当时从西域来的人就带来了胡饭,烤肉,涮肉等炮制方法;而从西南来的人则带来了红鱼等饮食珍品;从东南来的人传来了叉烧,腊味的烹制方法;从南方沿海地区的人则带来了烤鹅,鱼生等炮制方法。

这些烹调方法直到祈易以前所处的地球时期都还存在,并且大量存世,市面上有数不胜数的各色饭店。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魏晋时期的特色,从历史的延续性来讲,饮食的主要方面,那个时期的宫廷主流饮食文化与秦汉时期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都是祈易穿书前就大概有所了解的,现在方向定好了,剩下就是细节的处理,这就有赖于古籍室的相关资料了,而恰恰这些才是需要花费极大心思去准备的。

所以接下来的一周,祈易就过上了这样的日子,白天有半天时间上课,剩下的半天基本不是查阅资料,就是整理资料,晚上回到寝室再将白天整理的所有信息汇总,编辑素材写论文。

一周下来,居然还真写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论文。果然有压榨就有爆发,这不换到他这里,本来不可能的事情,经过压榨也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

再三检查与核对后,终于祈易在个人终端上将论文发给了卡尔教授。

☆、第 10 章

第十章

祈易这一周见到卡尔教授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卡尔教授给大家上专业课的时候,其他时间在藏书室基本没见过,当然卡尔教授是在自己办公室研究,而祈易在专业楼的那一周都泡在藏书室,两人自然极少能碰到。

就算祈易再者期间碰到了疑难问题,也不敢直接去找卡尔教授解惑,第一关论文还没写出来,实在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