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茶厂开张

岁月流歌 淮上文歌 1929 字 4个月前

第二天上午,吴老师的岳父孙师傅如约前来。

这位民国年间的老茶师年近古稀,腿脚已不太利索,但精神尚好。

一起前来的还有他两位徒弟,用板车拖来了全套的制茶工具。

这些竹篾编制的团簸、竹筛、茶篮、烘篓、炒茶把子之类,泛着金色的油光,一看便知是有些年头的老物件了。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唐代茶事所用的工具总计有二十四种之多。包括了制茶、烹茶、饮茶全过程所要使用的各种茶器。其中的罗合,可能就是指这些烘茶、晾茶所用的烘篓和竹筛了。

所有的物件各有用途,比如这团簸,可用来盛装新摘的茶叶,使之降温散热。杀青后的半成品绿茶,平铺在上下透气的大竹筛中,能够快速的蒸发水汽、散发青气、产生茶香。大别山绿茶炒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学名叫做“拉火”。

不管是拉毛火、拉小火,还是拉老火,都需要用到这种竹编的烘篓。

除了这些炒茶工具外,孙师傅还先后让人运来了两板车的栗炭。

制茶这行当,王世川还是门外汉。他没有想到的事情,老茶师全给他准备好了。

孙师傅看来并不像他女婿老吴说的那样,炒茶的老手艺全丢掉了。

每年春天给国营林场、或者周边生产队的集体茶场炒茶制茶,看来还是他在大集体的年代里最主要的副业。

所有吃饭的家什都还在,只要有人请他,木板车一拉就上路了。

少许寒暄之后,孙师傅的两个徒弟已经自己动手,用现成的卵石垒砌了两口炒青所需的石灶。排烟用的白铁筒子烟囱,也竖了起来。然后又砍来几棵毛竹,搭了个人字架的窝棚,铺上一条几丈长宽的油帆布,一个炒茶所用的临时工坊就搭建好了。

老车书记带来了十来位瓦匠师傅,还请了两位帮忙烧饭的妇女。

小车老师上课差点迟到了,她带来消息,二十多位采茶的姑娘已经出工了,在后山峡谷那边的野茶林中。

估计不要到中午,第一批新采的茶草就能送过来了。

昨晚刚刚商量好的事情,转眼之间变成了现实,令从未办过大事的王世川有点头大。

三十多个人工一天的工钱就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期间的各种费用,估计刚刚赚来的钞票全砸进去都不够。

王元初已经看出了儿子的慌乱,在上课之前,把老吴、老张、小车和王世川四人招到一起,开了个临时调度会议。

“二哥,山里采茶跟你们岗上干农活不一样,早一天迟一天没有影响。今年的采茶季没剩下几天了,过了这个节令就要等下一年!你不会埋怨我人请多了吧?”

看着王世川紧张兮兮的样子,小车老师很是不安的问他。

“不是不是!一下来了这么多事情,我有点抓瞎,呵呵。”

王世川脱去衬衫擦了擦满脸的汗珠,对小车苦笑道,也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不要担心!我们都帮你!这也是大伙的事!”

小车老师欢喜的笑了起来,觉得这个王大哥真是性情中人,像孩子一样的可爱。

“车老师说的没错,谷雨都过去四五天了,今春的好茶最多还能摘三天,不抓紧不行。房子可以暂缓,但这采茶制茶片刻也不能耽误!”

老吴补充道,说的也是实情。

“人已经请来了,怎能让车书记再带回去!这样吧,老张,你负责盖房子这摊事,石头、木头不够你带学生们去备!小车,每天收进多少茶草、多少支出你负责过秤记账!老吴,施工期间的伙食,买米买油啥的由你来跑腿,孙师傅那边也由你来安排!世川,你要回去一趟。估计你钱带的不够,另外你还要多准备十几个茶叶桶,一百斤装的那种。回去跟卫兰讲,既然认准了这条道,就不要怕花钱!小打小闹不如轰轰烈烈的干他一场!”

琐事迫在眉睫,王元初老先生三言两语就把所有的事务安排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