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啥时开始,长途汽车站门口陆陆续续冒出了五六个卖茶的摊位。
王世川、卫兰夫妇的茶叶生意,也如初冬的落叶那般一夜之间凋零了下来。
“去省城看看吧,听坐车的人讲那边单位多,用茶量大。有好几个买茶的还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愿意大量收购我们的茶叶。他们当时给的收购价不高,我就没在意,现在看来这也是条路子。”
傍晚收摊,卫兰见王世川郁闷沉重的样子,便宽慰他道。
几个月的练摊,卫兰如今已成精明的生意人了。面对茶叶的滞销,也不再像三里街时候那么的惊慌。
“也只有这个法子了,可我俩哪个能过去啊?这个摊位又不能丢。”
王世川认同媳妇的建议,但是还有一道坎摆在跟前,令他感到很为难。他这个人啥都不怕,就怕站在摊位前和人磨嘴皮子。
每次卫兰临时有事让王世川照看茶摊,只要不亏本,茶叶的卖价基本都是顾客说了算的。
“王世川,你能不能有点长进!这汽车站里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农村进城的二道贩子,人家都不怕你怕个啥?”
卫兰苦笑着埋怨丈夫道,她是王世川肚子里的蛔虫,这个男人有啥想法,一张嘴她就能猜出八九分来。
“我怕个鸟!不就是没有你那样的嘴甜,不会讨价还价!卫兰,你啥时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啦!”
王世川把茶叶桶搬进竹筐,回头讥笑老婆道,想维护自己男子汉的尊严。
“嘿嘿嘿,这不叫嘴甜,是做人的礼貌!像你这样的轴头精,是不能做生意!”
卫兰挨丈夫逗得乐呵了起来,接着道。
“省城人比我们小地方的有见识,分得清好货孬货。我们茶叶品质摆在那儿,售价又不贵。你只要明码标价往市场里一放,只管收钱称重就行了。”
“好吧,明天不出摊了,你陪我去趟省城,看看那边的行情到底可照。”
王世川收好遮阳棚,也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哎,以后这摊事没人帮我啦!这买卖做的,我们一家人东在东西在西,图个啥哦!”
卫兰长叹一声,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啊,两个小砸锅锤子这会正快活唻,卫兰,这些年让你受累啦。”
王世川心疼的替老婆扎好头巾,俩人推着板车朝着出租房所在的郊区走去。
冷月的清辉洒满了大地,街面上安静的如同旷野一般。
偶尔还可碰到几位出来遛弯的老头老太太,身后的家犬在旁边的电线杆上留下了印记,正欢快的奔向它们的主人。
“想到两个狗屎孩,还有红石湾那栋大房子,我再累都值了。”
卫兰疲惫的擦了擦双眼,脸上又堆满幸福的微笑。
从商半年多来,这对农民夫妇尝遍了生意人的各种艰辛,也一次次被大把赚钱的喜悦和成就感冲昏了脑袋。
那个时候,王世川和卫兰对于生意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摆摊零售的阶段,完全没有门店、批发、铺货、渠道的概念。
他们把赚钱和吃苦画了等号,认为要想赚大钱就要凡事亲力亲为冲在最前线,要能吃得下人世间万般的辛苦。
所以按照这样营商思维,家庭和生意既然也就很难同时兼顾了。
王世川夫妇的省城之行异常顺利,原来留下联系地址的客户没有食言,其中的一家还是几千号员工的大单位,没挪地方他俩带去的两百来斤绿茶,就被兜售的干干净净。
这位给他介绍生意的熟客老杨同志,从此也成了王世川在省城最要好的朋友。
在摊位的选址上,夫妻俩还是沿用了在县城的老经验,决定选在长途汽车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