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山乡巨变(六)

岁月流歌 淮上文歌 1621 字 4个月前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国内人力成本快速增长,那些靠着血汗工厂赚钱的加工型企业撤出投资,把生产车间搬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是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同样熟练的服装工人,越南的月薪1500元人民币、孟加拉500元人民币、柬埔寨1000元人民币,可是在中国市场5000元的月薪招不到工人,所以是个企业都会跑的。

但是对于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我国目前的投资软环境和配套环境,至少比很多国家超前了二十年。在其他国家开工厂,可能一颗螺丝钉都需要进口,物流成本有时比商品本身的价值还要高,政府效率低下,没有红包不给办事,工人动辄撂挑子等等。在我国,一个政务中心、工业园区转上一圈,基本上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不要说那些市场导向型的国际投资了,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对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来说,其中的吸引力都是致命的。

所以从近年来国际收支的具体数据看,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资本来源地了,但资本项目的国际收支仍然处于净流入的状态。一些低端的制造业正在大踏步的出走,但质量更高的资本和项目却在源源不断的流入,比如斯特拉等等。

美国在这个时候和我们打贸易战,真是选错了时间。

我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内循环,美国不能。我国已经进入传统产能和社会资本的过剩阶段,出口远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而美国依然依赖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美元在全球支付结算体系中的话语权,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因为我们是它的第二大债权人。从跨国投资的垄断优势来看,包括技术、规模、管理、融资等等方面,我国企业资本输出的比较优势,恰恰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由其可见,资本、市场、投资这三个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元素,我国都由过去的需求方变成了如今的供给方,老美还在用技术、市场封锁和军事讹诈的老手段来要挟我们,就有点在耍流氓了。

投资环境的第二个升级版,叫做配套环境。

中西部地区的人们经常在反思,苏南、浙江一带的地方经济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好?

大家都在搞城市建设,都在不遗余力的招商引资,几十年的发展下来,一个地级市的经济规模还比不上人家的一个普通乡镇。

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出在早期地方领导对于配套环境的认识上。

同样的招商引资,人家几十年如一日在一个主导产业上下功夫,进行全产业链的打造,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方经济。鞋城、袜城、五金城、皮革城、小商品市场等等,最终成为与这个产业有关的资本、物流、贸易、人才的全球聚集地。

而中西部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资是啥项目都招,若干年之后,除了房地产外,没有培育出任何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后劲。

如今我们还在炒房搓麻将,人家已经在“一带一路”的号召下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投资中国城、中资工业园区了,为本地区民间资本的输出保驾护航。

这是新时期最容易抓住的一个财富增长点,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如果再不重视,未来的差距就会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