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援军抵达,叛军已经是占据了一州之地。
叛军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其中当然不乏一些早已经归顺,当叛军一到,在关键时刻发作,为叛军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的或大或小的官吏了。
到了这一步,叛军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而朝廷上下也越发的恐慌,批判晋安郡王的声音每天都在上演,口沫横飞着。
只是他们在朝堂上表现得这般激动,但在他们的内心里,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晋安王的谋反。
南山先生便是这一切的源头。
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陛下放任南山先生行事之后,这一天的到来就是注定的。不是今日的晋安王,也会有别的什么人。
他们不能指责南山先生什么,只是在对晋安王口诛笔伐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偷瞄向南山先生,观察南山先生的反应。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感叹,南山先生不愧是南山先生,已经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境界,他们完全无法从南山先生的那张脸上窥探到半点内心的想法。
至于他们的那位陛下,倒是阴沉着脸,可见其愤怒,也接连下了几道圣旨,稳定局势。
但在革新一事上,却没有半点松口的迹象。
第139章 第九个拆除系统(20)
陛下不松口, 那也就代表着不会有半点的妥协,此战必打。
随着晋安王的起兵,这个国家也终将陷入到战乱中。
主和派的官员们心中不免叹息, 也不是为了晋安王,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只是可怜了那些会受到战乱波及的无辜百姓了,这也是他们提倡和解的真正原因。
只是眼下看来,战争是免不了了。
也不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 漠北的匈奴竟然派出了铁骑,开始攻打他们国家。